跟著先民製陶趣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29 覺知人類發展〈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許老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9-112.10
- 參與人數:100
目標:
1. 強化對節能減碳、環境保育的認識與重視。
2. 推廣綠色永續的理念。
3.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綠色要永續環保我做起」
進行方式:
1.手作先民陶器,感受土地記憶。(PPT展示)
2.以對對碰遊戲引發學生對學習先民陶器之興趣。
3.先民陶器大問哉: 藉由問答闡述傳統陶器之功能與用途…等
4.陶器捏塑DIY: 完成個人特色之陶器
成果描述:
1.了解先民製作陶器之傳統
2.認識傳統陶器的製程與功用
3.經由實際手作課程深化土地與陶器之連結
實施心得:
在氣候變遷下,節能減碳與環境保護已是全民運動,南安國小五年級學童在老師帶領下進行「先民製陶趣∼考古大行動」,藉由樹谷環境教育中心的系列課程,體驗並認識台灣史前文化,扎根在地環境教育。
透過課程,不僅讓學童對環境教育的種子得以扎根,並且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透過樹谷環境教育中心特派解說員淺顯清楚的說明,學童們了解何謂考古與化石、陶土與大地的關聯。學童們各個態度認真,聽完講解後迫不及待,動手製作專屬的陶器,透過親自的體驗,更能了解陶器的意義與內涵。最後的綜合活動引領學童反思如何在便利生活與環境保護之間取捨及改變,學生都能踴躍發表並暢所欲言,相信這批環保小尖兵定能將環保概念帶回家中與家人分享並身體力行!
學習者心得:
1.原來古人很聰明,以前就製造了不同功能陶器,如甕瓶缽盆罐,以利生活使用功能。
2.先民們還會運用不同陶紋(如粗繩紋/細繩紋…)來裝飾陶器,不僅創意十足又環保有趣。
3.我學到了要尊重土地,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
4. 如果人類想要永續生存,就要好好善待我們的土地,好好維護我們的環境,開發前要好好評估環境,以最小的破壞盡最大的開發。
5.我要請爸媽假日再帶我去樹谷南科考古館和樹谷生活科學館走一走,進一步看看那些先民所用的陶器,瞭解這片土地上人民過去的生活方式與場景。
補充:
此為TPCA財團法人電路板環保公益基金會委託樹谷環境教育中心執行之課程,可至TPCF線上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