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79
葉片數:4
澆水器:2

評分項目

4
4
4
3
3

旗津風土情

發表日期:2024-07-10
發表人:rosemary

海岸海洋海島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四年級導師群
  • 動機: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3.03.12
  • 參與人數:80

目標:

1.讓學生認識各種大眾運輸工具並能順利完成搭乘並遵守搭乘禮儀。 
2.學生能學會事先蒐集資料。 
3.讓學生認識並參觀旗津在地的古蹟與景點,了解歷史與生活的關係。 
4.學生能在參觀景點的過程中體驗古蹟之美並發抒思古之情。
5.了解當地文化與產業背景,並覺察港都與府城在文化與物產背景的差異所造成的同異之處。 
6.能將心情與心得記錄下來,並與同學分享旅遊心情與心得。 
7.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並學習珍惜愛護身旁的環境。

進行方式:

課前準備 1.教師課前實地探查,並確認景點路線及學習單是否有需修改,再以探查照片製作ppt,來指導學生戶外學習內容與復習搭車與參觀注意事項。因為這次課程有捷運轉車與搭渡輪的需求,故也在事前進行安全教育。
事先提示學生要參訪的地點,學生以平板上網蒐集資料,了解旗津的自然與人文歷史資料,也讓學生發表曾經到訪經驗。
課程安排:
Ⅰ帶領學生搭乘台鐵、高捷,經由轉車到達西子灣站,指導學生閱讀路上告示牌,找出往渡輪站的路線。共同搭渡輪前往旗津,老師於船程中再提醒學生搭乘渡輪的禮儀及注意事項。
Ⅱ參觀旗後燈塔與旗後砲臺 (1)老師介紹歷史背景與其在海運安全上的意義。 (2)請學生觀察並說出古蹟的特色與給人的感受及正確對待它們的方式。(3)鼓勵學生在用餐之餘探訪古蹟的各處之美。
Ⅲ參觀星光隧道與海濱公園 (1)老師介紹另一種旗津旅遊方式─自行車道。並介紹由廢棄的防空洞改造成的星光隧道,讓學生感受舊有廢棄的設施被賦予新的功能。 (2)請學生享受海邊涼風,並觀察旗津海濱風情,並觀察旗津各種親近海的設施。
延伸活動:學生於班上分享「旗津古蹟行」的學習單與心得感想。

成果描述:

這是春遊課程中最接近先民的一個課程,由現代化的捷運,銜接在地的交通工具渡輪,再參訪更早興建的旗後砲台(1874)與旗後燈塔(1883),另外再拜訪星光隧道與老街,感受當地生活氣息與休閒功能。旅程中更貼近港都先民的歲月痕跡,學生也能了解港口的建設並非只侷限於港灣,學生學習到不同型態的港邊古蹟與建設,也觀察歷史與戰爭在其上留下的歲月痕跡,由方便進步的高雄捷運到生活化的渡船頭,再到具有歷史意涵的旗後砲臺燈塔遠眺高雄港,這些現代與傳統景緻交織成的正是港都人民生活史。
小朋友本次學習了港都的進步史,也體會了先民的血汗與努力,才奠下了繁華城市的基石,學生能體認到歷史種種對現今生活的影響,明白古蹟的留存與愛護環境、永續使用對我們的重大意義,本課程不但建立了人親土親的情感,同時學會了感恩與惜福。

實施心得:

為了貫徹低碳課程的精神,除了大眾運輸工具(火車、渡輪、捷運)外,其他路途全都得靠走,也因此在和暖的春日中進行了名副其實的節能戶外遠足。
還好有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渡輪上和爬坡時也有海風為伴,在完成每項任務後,學生汗溼的紅潤臉龐、揚起的燦爛笑容和迫不及待想與老師分享心得的表現,都表明了這是一次成功的教學學習。

學習者心得:

看著砲臺和山下如織的船隻,讓人緬懷先人的汗水辛勞。
下次可以和家人一起騎腳踏車來旗津,和腳踏車一起搭船到旗津,這樣應該會比爸爸開車更有意思也更節能。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從學校及社會環境教育的概念出發,與環境資源結合,透過學習者實際體驗,不僅學習者已學習到如何面對環境問題,也懂得採取環境行動,有效落實及推動環境教育。惟學習者心得之佐證照片,倘可多加充實及呈現,將更臻完善。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7-18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