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館「就sea不一樣」理海暑期營隊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黃子舜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跨校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08.12~112.08.13
- 參與人數:25
目標:
1.讓學生對自身社區、對土地、對社會有認同感。
2.以『海洋』中心為出發,透過活動的方式激發學童「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待海洋、愛護海洋」。
3.結合海科館的學習資源,培養學生環境永續之知識、多元文化的海洋素養。
4.結合國語、社會及環境教育領域,使學生了解海洋知識,使其不會造成環境破壞,讓大自然的生態生生不息。
進行方式:
1.年年有魚,自己的午餐自己煮,講師先介紹海鮮食材,有小卷、蝦子、蛤蜊等,講解完讓學生自己處理食材,並且完成海鮮義大利麵。
2.天才小釣手,讓學生了解台灣海洋生物,有些瀕臨絕種、有些可以食用、有些外來種等,讓學生分辨及選擇適當的海鮮食用,請學生當小釣手選出適合的生物,累積得分越高就獲勝。
3.送魚兒回家,教導學生海洋生物的棲息地有珊瑚礁海域、大洋海域等,讓學生分辨海洋生物的棲息地。
4.里海故事書,利用海報介紹海科館附近生活環境,透過藏寶圖讓學生尋找海洋生物、漁村人物作息等。
5.參觀潮境智能海洋館,認識海洋生物,自己動手畫水母,可投影在牆上,呈現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畫作。
6.體驗夜宿海科館。
成果描述:
1.學生體驗海洋文化,能尊重並愛護海洋。
2.了解海洋生物生活方式,並學習如何保護他們,善待他們。
3.能與國語、社會課本結合引起共鳴,活動過程中踴躍回答。
4.體驗許多活動,學生很有興趣,回家有和家人分享。
5.會願意帶環保餐具、淨灘等行動來愛護大自然。
實施心得:
1.本校雖位於北海岸,但校區位於山上,要到海邊其實有一段距離,學生對海洋生物只有簡單了解,但透過這次講師介紹及活動體驗,學生對海洋有更多認識,並且發自內心想要保護海洋。
2.結合課本內容,讓學生很有感覺,將課本與生活做連結。學生對於課本中關於海洋生物有興趣,想更深入了解。
3.透過簡單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並且相信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會願意主動愛護大自然。
4.能爭取到這次的活動很棒,讓學生體驗課本以外的事物,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小孩心中埋下愛護海洋的小小種子。
學習者心得:
A生:這是我第一次到海科館,裡面有許多海洋生物,有些是第一次看到。
B生:雖然之前有去過海科館,但是是第一次住在海科館裡面而且還和同學一起睡,感覺很特別,我們在兒童廳睡覺,彷彿睡在大海中,下次有機會還想再參加一次。
C生:我最喜歡潮境智能海洋館,因為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水母種類,還有一個大水族箱裡有很大的魟魚。
D生:我第一次自己動手煮義大利麵,之前都是家人煮好給我吃的,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到,其實處理食材好玩的,但有些海鮮的味道需要洗很多次手才能洗乾淨。
E生:從今天開始,我都要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愛護大自然。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