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的酒廠‧美美的園區
- 提報分類表:文化產業與經濟
- 策劃/執行人:何燿州、林益誠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6年4月28日
- 參與人數:40
目標:
一、認識花蓮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歷史淵源
二、認識該園區的建築特色內涵
三、藉由親近家鄉觀光特色了解家鄉的發展
進行方式:
一、邀請志工導覽與解說該園區的歷史、建築特色。
二、體驗從酒廠改為文化創意園區後的活動,例如園區結合藝術體驗活動
三、了解前人(日據時代至今)對土地的運用與產業的發展。
成果描述:
一、學生認識比爺爺奶奶還老的104年酒廠,是花蓮當地許多人賴以為生的產業。
二、日據時代的建築特色,如木屋外的三角形柱避免地震倒塌、窗外木板如魚鱗般排列組合,可讓雨水自然滑落,保護屋內人們。防空洞是戰爭時保護生命的重要場所。
三、地上水溝蓋皆印有各種酒類名稱是現代為觀光特色所設計的。
四、酒廠不再是酒廠,展示文化創意商品、特色餐飲店、鼓陣活動進駐,是家鄉發展的轉變。
實施心得:
一、比起觀光客走馬看花的參觀花蓮文化創意園區,為孩子特別安排的導覽解說,讓學習深度與廣度都更加多元。是值得安排的校外教學場所。不禁讓人更想帶孩子探索家鄉中許多平日習以為常,偶爾路過的觀光景點,將會有更多意外的驚喜收穫。
二、從原本可能荒廢的酒廠,轉變為文化創意園區,引導我們可以多觀察家鄉產業環境的轉變,為家鄉的未來發展思索更多元的可能性。
學習者心得:
一年級小朋友的心得
一、好大的酒廠,以前的人很愛喝酒嗎?
二、雖然房子很老(104歲),但是他很美。
三、戰爭來時,可以躲到防空洞保護生命。
四、水生植物區外圍有圈水溝,可以讓水流出以後再回來,也可儲存雨水再利用。
五、園區中有許多老樹,給我們乘涼。謝謝他們!
六、酒廠不造酒,可以再利用,成為大家觀光的地方。
七、窗外的木板,跟學校的防颱板好像喔!一片一片的像魚的鱗片!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