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樺斑寶寶的嬰兒房
- 提報分類表:生物多樣性
- 策劃/執行人:陳慧娟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2-04
- 參與人數:30
目標:
配合生活領域課程及學校校本課程,引導學童透過觀察校園植物的過程,知道校園中的馬利筋,提供了樺斑蝶幼蟲食物及成長為成蝶的最佳環境.
進行方式:
1由教師先將98學年度帶領小朋友飼養樺斑蝶的”歷史畫面”,製成PPT電子資料檔, 以播放PPT檔案及解說的過程,讓小朋友先認識此次教學目標中的主角-”馬利筋”與”樺斑蝶”.
2 帶領小朋友至生態園區,以提示的方式,引導小朋友根據”資料畫面”尋找馬利筋.
3 引導小朋友在馬利筋上觀察並搜尋樺斑蝶幼蟲的蹤跡.
4 當小朋友發現目標物後,再次說明馬利筋與樺斑蝶幼蟲間的關係,加深小朋友對樺斑蝶的認識.
5 再次引導小朋友知道校園中翩翩飛舞的”樺斑蝶”.小時候就是依附在馬利筋中慢慢長大的.
成果描述:
1 透過教學過程,引導小朋友自己搜尋後 ,小朋友大多能對馬利筋的外型及樺斑蝶幼蟲的外型有所認識.
2 意外發現馬利筋上有一個蛹,也讓小朋友能與資料中的圖片相映証, 加深印象.
3 小朋友很清楚的了解樺斑蝶幼蟲依賴馬利筋維生, 樺斑蝶飛舞的校園中,真的很容易發現牠們的幼蟲寶寶.
實施心得:
先透過實際飼養的歷史資料進行介紹,能提升小朋友的好奇度,此時孩子們除了很羨慕學長們能有這樣的機會飼養樺斑蝶外,也能讓小朋友在進行實地觀察前, 先確實掌握所要尋找的目標究竟呈現何種面貌,在這樣的條件下,因為目標明確, 也讓孩子們能很快的找到馬利筋與樺斑蝶.當孩子們發現目標,甚至意外發現馬利筋上有一顆資料中晶瑩剔透的蛹時 ,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整個課程活動後,相信小朋友除了清楚的認識樺斑蝶幼蟲及蛹的外貌外,更清楚的知道樺斑蝶幼蟲的確是以馬利筋為嬰兒房,依附在馬利筋中慢慢成長,最後長成校園中處處可見的樺斑蝶.
學習者心得:
1樺斑蝶幼蟲的外表不像鳳蝶的幼蟲,因為有保護色的保護,而不容易找到,它們其實很容易被看到.
2 這次我們真的很快就找到老師要我們找的馬利筋和樺斑蝶的幼, 幾乎每一棵馬利筋上都有幼蟲.難怪常常看見樺斑蝶在生態園飛來飛去.
3 我覺得樺斑蝶的蛹真的很漂亮,但是牠們的幼蟲我就不覺得很漂亮了.
4 樺斑蝶寶寶吃了有毒的馬利筋, 竟然能很平安順利的長大,真是奇怪了.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