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海龜教我的塑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史瑀祝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2年10月24日
- 參與人數:77
目標:
1.讓學生對海龜有基本認識,知道綠蠵龜並沒有綠色的龜殼,主要是因為主食是綠藻,讓牠的排泄物變成綠色的,才以此命名,並對綠蠵龜的生態有基本認識。
2.讓學生知道救援海龜時常犯錯的錯,及在海邊遇到任何保育類擱淺要撥打118找海巡署協助處理,才是最正確的。
3.讓學生了解海龜遇到的大危機是棲地被破壞。
4.讓學生知道海洋常見的垃圾有保麗龍、塑膠碎片、包裝紙、尼龍線、氣球等,這些垃圾不僅對土地環境造成的傷害,也傷害著海洋生物們。
5.讓學生了解海灘垃圾中,大多數都還是所屬海域國家所產生的,這些垃圾不僅會被海洋魚類體內吃下肚,人類也可能吃入塑膠微粒。
6.讓學生去思考做環保並不難,從自身的生活習慣與行為開始,使用環保餐具、塑膠袋重複使用、減少吸管及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都可以變改變環境,不要認為這些行為無法改變。
進行方式:
1.透過申請邀請海湧工作室來校演講。
2.透過各式及各地區海漂垃圾的照片,讓學生感受人類對海洋的破壞。
3.說明海漂垃圾的來源、種類,及海漂垃圾會到哪裡去,產生什麼問題。
4.透過救援綠蠵龜照片及說明,綠蠵龜因為人類製造出來的廢棄物,受到傷害甚至失去性命的慘況。
5.學生省思自己能有哪些做為可以幫助綠蠵龜及我們生活的環境。
成果描述:
1.學生對綠蠵龜有基本的認識,不再覺得是因為是綠色才叫綠蠵龜。
2.學生知道如何救援海龜。
3.學生知道棲地被破壞是生物常見的危機。
2.學生知道不住在海邊的我們,其實也是環境破壞者,我們生活所製造出來的垃圾,對環境破壞極大。
4.學生能說出自己能夠做什麼來減少對海龜的傷害及環境的汙染。
實施心得:
致力於海洋守護的海湧工作室來校演講,透過一張張的照片,及演講者親身經歷,讓學生能感受到,人類對海龜的危害,生活在不靠海的板橋,並不代表我們就沒有對海洋造成危害,寫實的照片,讓學生知道你我都有可能是破壞環境、危害海龜生存的其中一人,我們可以做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透過此講座,讓大家可以更深切的思考。
學習者心得:
1.今天我們去看了海龜和垃圾,老師說了海龜眼睛不好,會把塑膠袋看成水母,因為人類沒有把垃圾做好回收,有50%的人沒有做,我覺得大家不要亂丟垃圾。
2.今天我們上了減塑的課程,一開始有一個老師說要幾種龜,大家都說是7種,老師說大家都答對了!之後老師對我們介紹好多種堆有28種,但老師說了7種是有革龜、玳瑁、綠蠵龜、赤蠵龜、欖蠵龜,老師還說了減塑不能把垃圾丟到海洋,最後我們就下課了。
3.今天的課程很有趣,一開始老師先讓我們猜台灣有幾種烏龜,老師還有說一開始海灘太多吸管,所以2019年開始有四個店家禁止使用吸管,老師還有給我們看一個影片是烏龜的鼻子裡面有吸管,長度是13公分,後來我們跟老師拍完照以後,老師問我們有沒有問題,我覺得這次的課程讓我學到更多知識。
4.今天的減塑課程,一開始是講海龜的種類,裡如台灣最大的革龜或是脂肪是綠色的綠蠵龜,而且革龜只剩一千零四十隻,還有海灘有各種垃圾,只要陸地有的,海裡都有,難怪海裡這麼多垃圾。
5.今天我們來視聽教室教海龜和垃圾,我們有看了很多影片很多圖片,老師也有教我們很多海龜的知識和海龜最會吃什麼東西,老師說完課之後老師有教我們很多知識,謝謝。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