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小生命成長:香草植物課程
- 環境議題:原生植物保育與推薦
- 執行方法:實驗、實習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王若芸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9/6-113/12/27
- 參與人數:26
目標:
1.認識香草植物:了解不同香草植物的種類、特性及生長需求。
2.種植技能:學會如何從或幼苗開始種植香草,包括土壤選擇、澆水技巧及光照需求。
3.照顧與維護:掌握香草植物的日常照顧,包括施肥、修剪及病蟲害防治。
4.環境意識:培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與保護意識,理解植物與生態系統的關係。
5.創意應用:探索香草在烹飪和芳香療法方面的應用,提升學生的實用技能和創造力。
進行方式:
1.理論課程:(1)透過互動式教學介紹香草植物的基礎知識。(2)使用多媒體資源(影片、圖片)展示不同香草的特性。
2.實作課程:(1)進行香草種植實作,提供每位學生香草幼苗,讓他們實際操作。(2)分組討論各組香草植物的生長過程,互相分享觀察。
3.日常觀察與記錄:(1)設計觀察日誌,讓學生記錄香草植物的生長情況、變化和照顧經驗。(2)定期進行小組分享,討論各自的觀察結果。
4.環境教育活動:(1)舉辦戶外教學,例如參觀植物園,了解更多香草植物及其生態。(2)進行簡單的環境保護活動,如清理校園的公共綠地,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5.創意應用工作坊:(1)安排烹飪工作坊,教學生如何使用香草來製作簡單的料理或飲品。(2)芳香療法介紹,讓學生體驗香草的多種應用。
成果描述:
學生在課程結束後,能夠清晰識別各種香草植物,並了解它們的生長需求與環境影響,學生成功從幼苗開始種植自己的香草,並在課程期間積極記錄觀察,展現出良好的照顧技巧和責任感。他們能夠在小組中分享生長過程中的挑戰與成就,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此外,學生在烹飪與芳香療法工作坊中展現創意,學會將香草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進一步激發了對植物的熱情與興趣。整體而言,學生不僅獲得了實用技能,還培養了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和保護意識,實現了生命教育和個人成長的目標。
實施心得:
在實施「照顧小生命成長:香草植物課程」的過程中,我深感學生的熱情與積極的參與度。透過實作和互動式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香草植物的基本知識,也培養了照顧生命的責任感。觀察他們在種植過程中的驚喜與成就,讓我體會到教育的價值。此外,學生間的合作與分享也增強了他們的社交技能,整體課程氛圍十分正面。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學習者心得:
這次的香草植物課程讓我學到了很多!從種植香草到了解它們的需求,我感受到生命的成長過程非常神奇。我喜歡在觀察日誌上記錄我的香草成長變化,每次看到它們長大了一點,我都很開心。此外,我覺得烹飪工作坊特別有趣,能用自己種的香草做菜和泡茶,讓我很有成就感。從種植香草後,我也開始更加關心環境,了解保護自然的重要性,種植和照顧香草成長是一個讓我學習和探索的好機會!
補充:
1.種植香草的基礎知識:(1)土壤選擇: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添加有機肥料有助於植物健康成長。(2)光照需求:大多數香草植物需每天至少6小時的陽光。(3)澆水技巧:保持土壤微濕,但避免過度澆水,導致根部腐爛。
2.環境意識的培養:(1)課程中強調生態系統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植物對環境的貢獻。(2)提供有關永續農業和有機種植的資源,激發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興趣。
3.香草的應用:(1)烹飪:學生學習如何使用香草製作簡單菜肴,如香草雞肉或薄荷飲品。(2)芳香療法:介紹如何利用香草精油進行簡單的芳香療法。
4.後續活動建議:(1)組織香草市場,讓學生展示自己種植的香草,並分享烹飪經驗。(2)計劃社區清潔活動,結合香草植物的環境教育,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永續環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