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來了 「瘋」來了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陳慧珍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很容易
- 實施期間:113/9/23~ 112/10/30
- 參與人數:27
目標:
1.發現風的存在。
2.利用各種感官觀察生活中風對物體的影響。
3.能製作風力玩具。
4.從生活經驗中觀察風會做的事情,了解風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風可能帶來幫助也可能帶來災害。
進行方式:
活動一:一起到校園找風
活動二:運用肢體表現風吹過物體的樣子
活動三:自製風車玩具
活動四:到戶外體驗風車轉動
活動五:分享風對生活上的好處與壞處
成果描述:
1.提升孩子的環境覺知能力:在校園觀察樹葉、旗幟飄動,在教室觀察電風扇或用墊板搧動,察覺風的存在;並能透過肢體的律動去表演出風的律動。
2.提升孩子的操作能力:能利用紙張及吸管自製風車,透過實作自製玩具,並從遊戲中了解風的動力原理。
3.提升孩子的環境價值觀:結合國語領域小鎮的柿餅節,了解風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十月初的颱風,了解了颱風對環境造成的災害。
實施心得:
配合翰林版生活第二單元和風做朋友及康軒版第六課小鎮的柿餅節,讓孩子了解風帶來的好處及壞處。
秋天的颱風讓孩子感受到了風神的威力,颱風過後,校園及家庭環境清潔需要大家一起復原。
對低年級孩子來說,透過感官、肢體律動,實際製作風力玩具以及颱風體驗,讓他們對於風的概念能更加理解。
學習者心得:
學生1:放颱風假不開心,因為不能上課!
學生2:我喜歡風,因為風很涼快!
學生3:風會帶來好處和壞處,好時可以感受到風的涼快,壞時可能會把樹吹倒,也有可能把車子吹翻。
學生4:風有不同種類,有春風、夏風、秋風,每一種風的感覺都不一樣。
學生5:颱風天風好可怕,風把隔壁大樓的鐵片吹到社區裡了。
學生6:颱風天高雄好多地方的樹被吹斷,也有很多地方淹水。
學生7:我學會了做風車的方法,在家裡我利用紙張做風車給弟弟玩。
學生8:爸爸媽媽帶我去新埔柿餅工廠,一個一個的柿餅在秋風及陽光下黃澄澄的,好漂亮喔!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