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又好玩的植物(2024/04/01-04/12)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實體遊戲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39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鼓勵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策劃/執行人:張素菱、蘇莉婷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4/01~113/04/12
- 參與人數:45
目標:
1.促使幼兒在大自然教室建構學習。
2.激起對泰雅文化的關注與欣賞。
3.解決問題與具體行動中,對生活的情感。
4.認識世界上特別的建築,培養幼兒世界觀。
5.運用各種視覺藝術素材與工具,進行創作。
進行方式:
1.竹子在泰雅族裡的用運有哪些?
(1)詢問幼兒,在泰雅族裡竹子做的器具或傢俱有哪些?
寮望台、竹杯、背簍、藤椅,床,家屋等…。
(2)竹子對泰雅族的重要性為何?
1.土地與族人的緊密相依?「如果你喜歡一個女生,就把竹子做的口簧琴掛在她家門口。」他說,過去以桂竹建造家屋,取水引水、製作食器,也因著對音樂與儀式的重視,族人都有竹製口簧琴。
2.男性打獵維生的器具也都是使用竹子製成的。
2.竹子的遊戲:
(1)竹竿舞
1.利用兩根竹子,人站在竹子外側,兩側其中一邊都可,其中一隻腳往竹子中間點,來回兩邊後,第三遍往中間點踏時往同方去。
2.練習個5遍之後,給予大、中、小班不同指令完成。
(2)平衡遊戲
1.老師講解遊戲規則,首先一組兩位幼生拿著竹竿練習走路。
2.熟悉後,在竹竿的上方放置一顆球,從起點到三角錐繞一圈回來,竹竿上的球未掉,任務成功。
(3)參觀烏來博物館竹子/藤編的器具。
1.出門前先介紹參觀博物館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告知幼兒前往博物館的任務是要找尋有關竹子的東西。
3.認真聽老師及導覽人員的介紹。
(4)戶外尋找竹葉/製作竹子鳥
1.首先分辨桂竹的樣子及葉子。
2.摘竹葉,請直接折斷樹根即可。
3.每人請摘3片竹葉,才算是過關。
4.用竹葉折竹子鳥。
(5) 好玩的植物-竹子吹箭
1.介紹製作吹箭的材料
2.老師示範製作方法
3.作品分享與吹箭體驗
成果描述:
1.「有泰雅族的地方 就有桂竹」。桂竹容易生長,質地堅韌,幾乎每戶人家均有竹林,因著就地取材的便利性,過去泰雅族人以桂竹建造家屋,也有各式的竹製品,透過ppt分享,孩子們對竹子有更深的了解。
2.邀請植物講師到校和孩子體驗各式植物的觸感透過五官認識了幾種常見植物(非洲橡膠樹、構樹、艷紫荊、竹葉、竹子..),利用這些天然葉子素材做了水勺、徽章、竹葉船、吹箭..都是隨手可得的植物也能做出好玩的童玩喔!課程體驗的最後一起玩起了用衛生紙當子彈的吹箭遊戲!希望下次還有機會一起體驗這麼有趣的課程。也利用竹子來跳舞,配合富節奏性的歌謠,一起跳竹竿舞,雖然有些孩子同手同腳,但大家玩得很開心。
3.烏來泰雅博物館的新特展-泰雅kiri,早期背簍多為竹編和藤編,男生背肩後,女生背額頭上,剛好這次展出的是族語老師Labay sinsiy的介紹,孩子們也試背一下背簍,是很新鮮的體驗。為了更認識竹子,除了觀察教室內採下來的竹子,也到後山去尋找竹子的蹤跡。
實施心得:
竹子對泰雅族人來說是重中之重,日常生活中運用竹子無所不在,一是隨手可得、家家戶戶都有,二是自然生長、生生不息。這也可以看出泰雅族人對自然環境的智慧運用,竹子多年後會腐爛回到泥土,沒有負擔的與自然共處,這也是現代人一直在推行的環保減塑行為。
學習者心得:
1.我喜歡做竹箭的活動,可以跟朋友比賽誰吹得竹箭比較遠。
2.我家裡也有很多竹子的物品,爸爸去捕魚也會用魚簍。
3.認識很多竹子的建築,我們之前也用竹子和木頭蓋學校的工寮。
補充:
竹子小百科:
重要經濟竹類為麻竹、桂竹、孟宗竹、刺竹、長枝竹及綠竹等六種。主要分布於南投、嘉義、台南、苗栗與高雄等地,其中南投縣的竹林面積居全國之冠。由於竹林容易栽植、竹材生長快速,高生長約40日即告完成(呂錦明,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