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43
葉片數:4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4
4
4
4
4

米粒魔術師

發表日期:2024-01-15
發表人:陳慧珍

農村生態
  • 環境議題:農村生態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陳慧珍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3.1
  • 參與人數:28

目標:

1了解米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知道稻米的生長環境和過程。
3探索並認識各種常見的米製品。 
4體會米粒得之不易,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並付諸實行。

進行方式:

1教師請學生想想看,我們每日的主食都吃些什麼呢?學生透過學校的午餐菜單和自己家裡的飲食,發現每日的主食大多是米食。
2請學生想想看這一粒一粒的米是怎麼從種子到我們的餐盤內呢?觀賞水稻的一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drU0tCmI行討論。
3看完影片後,請學生想想看要種出健康又好吃的米,需要哪些條件呢?如需要高溫多雨的氣候,要有肥沃健康的土地,按時澆水施肥、要抓害蟲、要有乾淨充份的水源、農夫要很勤勞工作等等。
4學生思考看看在稻米成長的過程中,農夫需要做哪些工作呢?如插秧、施肥、除草、除害蟲、收割、晒穀、碾米等。
5農夫種植稻米後,還需要哪些人的努力才能讓米成為餐桌上的美食呢?如包裝、運送、煮飯的人等。
6教師提問;如果沒有這些人的付出,會對生活有什麼影響呢?如土地會被浪費、人類沒有米吃或吃不夠,吃不到米做的點心等。
7教師提問:除了三餐的米飯外,米粒還可以變成哪些食物?生活中還有哪些食物是米做的呢?將學生利用大隊接力的方式將小組的答案寫在黑板上,大家共同來檢視。如米果、湯圓、粽子、碗粿、爆米香、米酒等。教師說明不同的米類加工過程會做成不一樣的米製食品。
8請學生想想看,這些米製品對生活有什麼影響?如讓米粒的用途變得更多、飲食文化更豐富多元、讓人吃得更營養、特殊節慶時的慶祝活動等。
9請學生模仿農夫持插秧、施肥的動作,體驗種稻的辛勞。
10教師總結:每一粒米都是珍貴的,先人們利用生活智慧如同魔術師一樣將米粒做成了各式各樣的美食,豐富了飲食文化的內容,希望大家能愛惜盤中飧,珍惜地球資源。
11完成並分享學習單。

成果描述:

1學生了解米飯是三餐的主食,如果農夫不種稻,我們可能會缺乏足夠的食物。
2學生了解一粒米從種子到餐桌上是許多人付出的心力,大家要愛惜食物。
3學生明白需要哪些條件才能種出健康營養的米。
4學生能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是米製品食物及這些食物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5學生能從模仿農人的動作中,知道插秧的距離要適當,太緊或太鬆會影響稻米的生長情形。
6學生能從模仿農夫的動作中,體會農夫的辛苦,培養感恩的態度。

實施心得:

透過影片觀賞和老師的說明,學生了解每一粒米都極為珍貴。也知道要有健康營養的好米必需要靠人類和整個自然環境的互相友善行為。尊重自然,不破壞土地,就能和大自然產生善的循環,回饋到人類的身上。更從課程活動整組腦力激盪接力下,知道米粒可以變化成各式各樣的米製點心,除了滿足口腹之欲外,也帶來美好的祝褔意象。模仿農人種稻的動作,更能體會農夫的辛苦,期望學生能將感恩的心化為實際行動,落實在每日的三餐中。

學習者心得:

1米粒真的就像魔術師,可以變成各式各樣的點心。
2黑板上寫的米製點心,有些我有吃過,有些我沒吃過,真希望有機會可以吃到。
3我覺得工廠要離種稻的地方遠一點,這樣工廠的廢棄物才不會影響稻米的生長。
4今天模仿農夫插秧的動作,我覺得腰好痠,而且還要倒著走,我覺得好難,原來要當農夫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5我覺得有這麼多的米製品點心很好,如果不想直接吃飯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吃這些米做成的食物,就不會肚子餓。
6接力寫米製點心的時候,真好玩,沒想到大家可以寫出這麼多種的米製食物,我們再多寫一個就是第一名了,真可惜。
7我覺得農夫真厲害,要會做這麼多的不同工作,真的天天都在忙。

補充:

傳統社會早期以農立國,米食是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亦是餐桌上的主角,各種傳統節慶的應景米食更是蘊含了前人的生活智慧。米食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政府近幾年努力推廣米食加工,許多食品業者也積極投入米食轉型計畫,開發出許多不同於以往的米製食品,希望透過此活動課程,讓學生了解稻米對人類和自然生態的重要性及發現米食之美,並加深對米食文化的認識。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透過食農教育教學活動,了解米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稻米的生長環境和過程,進而能索並認識各種常見的米製品,最後能體會米粒得之不易,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並付諸實行。詳盡的說明及教學。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1-2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