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的樹朋友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陳嘉甄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10~11/26
- 參與人數:34
目標:
1.能認識校園植木三種以上。
2.能欣賞校園植木的美好。
3.能分辦樹木的花、葉、莖。
4.能說出要怎麼愛護這些樹木的方法。
進行方式:
1.共讀文化部繪本花園樹的聲音https://children.moc.gov.tw/book/214878
2.實地訪查,親自觸摸樹幹,嗅聞樹落葉及樹幹氣味,觀察不同社區不同行道樹樹種的外觀差異。
3.在樹下做遊戲,休息,感受樹朋友帶來的蔭涼。觀察社區中的人都跟樹朋友怎麼相處。
4.樹葉拓印畫:以色鉛筆及廢紙空白背面拓印樹幹,及落葉拓印,再剪下組貼成畫。
5.完成學習單:寫寫畫畫,說出要怎麼愛護樹朋友。
成果描述:
1.學生能指認學校四周的社區植木三種,,說出樹名。
2.學生能欣賞社區行道樹帶來的生活美好。
3.學生利用葉脈及樹幹的凹凸起伏,在廢紙上拓印剪貼成畫。
4.學生完成學習單,寫出保護這些社區植木的方法。
實施心得:
1.樹木花葉有四時不同樣態,如每個季節都能前往仔細觀察,更能了解全貌,也能讓教師與學生舒緩心情,帶給師生共享的美好時光,有助增進師生情感。
2.人或植物,都是社區的一部分,行道樹植栽是社區美化的項目之一,師生在上學放學之間,匆匆而過,很少能抬頭注意看看這些為社區默默付出的樹朋友。此次透過課程,教師與學生共同認識,近距離了解社區不出聲的樹成員,為樹朋友澆澆水,覺得自己與社區有更密切的融入,更增歸屬感。
學習者心得:
討論及學生回應
1.學校有台灣欒樹、榕樹、樟樹、木棉樹和櫻花樹
2.大榕樹像神仙爺爺,長了好長好多的鬍鬚。
3.榕樹的根伸得又長又壯,難怪他能長這麼大, 還不被風吹倒。
3.台灣欒樹很漂亮,樹上的花朵和果實還會變色。上學期剛開學時是黃花, 到期中考慢從紅色變咖啡色。
4.對面海山高中的櫻花很漂亮,春天會開出粉紅色的花,現在是秋天看不到。
5.我喜歡秋天和冬天,校外的人行道有漂亮的楓葉紅紅橘橘的落葉可以撿來當書籤
6.被蟲子蛀過的落葉和紋路,又特別又美,每一片都不一樣。
7.樟樹,樹葉有很特別的味道。有點像學校厠所裡每天早上噴的樟腦油味道,但沒那麼嗆鼻。
8.小葉欖仁在春天時會掉光舊葉, 重新長出青綠的嫩葉,很好看。
9.大樹提供我們乘涼的樹蔭, 讓我們在樹下玩遊戲和休息時不會太熱。
10.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可以幫他們澆水,別擋住他們的陽光,不傷害他們,多愛護樹木,給我們更美的環境,更好的空氣。
補充:
校園四周的行道樹種類多,以後可進一步認識學校四周的社區植物,形成樹地圖。並可利用放學時,師生共同散步一小段,不佔用上課時間,且能觀察樹木的四時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