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變遷與環保護
- 提報分類表:動物保護
- 策劃/執行人:朱世霓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5/08/24(三)
- 參與人數:250
目標:
1.認識台灣生態之美。
2.了解台灣鳥類物種變化。
3.了解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
4.引起關懷及愛護環境的情懷。
5.體會生態自然對於環境的重要。
進行方式:
1.講者從與自身相關的「環境」說起。
2.利用影像圖片引起學習者興趣。
3.搭配鳥類聲音,讓學習者更能體會,使視覺、聽覺達到雙重享受。
4.講者與學習者問題互動。
5.呼應主題,自然環境的重要,保護生態是人人之責。
成果描述:
講者搭配簡報,使鳥類圖片與鳴叫聲合而為一,使學習者更能了解,在生活中能體會到的生態之美。引發學習者了解「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在現今生態中,有太多潛在因素破壞環境,從其小部分的鳥類的圖片中,知鑑整個生態圈的問題。
實施心得:
台灣有「蝴蝶王國」之稱的美名,我們都是聽聞,卻無法真正了解,而今天透過講者生動、貼近的描述,讓我們得知美麗的環境,不是自有,而應該要有保存為尚的觀念。然而人類有意無新的破壞,卻造成美麗景象的流失,甚至生態圈的衰敗。或許一人的力量,功效無法一時顯著;然而,當眾人累積後愛心,必能還給生物一個家,還給他們原有的生態。
學習者心得:
1.環境教育,由你我做起。面對環境教育我們能夠做甚麼?首先節能減碳最為輕鬆,也最為方便上手,你我的生活中,都可以輕易做到。一個關燈的簡單動作;一個順手關水龍頭的良好習慣;一個簡易的回收動作,若是我們都不忽視這些小動作,且能做到,我想整個環境必定更加美好。
2.美景,不能紙上談兵,而是以身作則。你為社會做過甚麼?你會環境做過甚麼?你會你周遭的生活環境做過甚麼?諸多人常認為環境這麼一個大範圍,我一個人的力量,能完成的必定不多,但,若是大多數人都如此想,那生態的毀滅之路就在眼前。口號不能只是口號: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那從現在此我們把口號轉換為行動力吧!
3.身為一名生物老師,近幾年學生常問我:「老師,你課本上說的鳥類,我根本沒看過,你看過嗎?」、「老師,我們家附近聽不到鳥叫聲。」、「老師,我連麻雀都沒看過了,哪知道這些其他鳥類」。說實話,我無力反駁,只能延伸告訴他們環境的重要,若是我們一直破壞下去,可能後代子孫的課本上都只能把這些鳥類當生態化石看待了。無法想像當身旁的生態圈漸漸消失後,再也無法聽見鳥叫、蟲鳴之聲的日子。台灣是個鳥類種類繁多的國度,若要繼續觀賞到這美景,必須馬上行動。從你我做起,從身邊環境做起。
4.講者簡報做得精緻,聲音與影像互相搭配得宜,堪稱環境教育界的賈伯斯。從此講座中,讓我知道環境不只活在課本中,生態保護不能嘴上說說。當工作忙碌後,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走出戶外,聆聽鳥鳴、觀看大自然、欣賞美景,趁著演講空檔,走出戶外看看,原來美景真的能從生活中體驗。回想起以前與現在的比較,似乎大自然的聲音減少,而多了人為的吵雜。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