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8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2
2

震震有詞

發表日期:2024-03-15
發表人:林莉芬

地震
  • 環境議題:地震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林莉芬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3/12
  • 參與人數:29

目標:

1 瞭解環境安全的重要性
2 瞭解地震的形成原因、造成的影響

進行方式:

一、學生先備經驗:
社會課程:環境安全/如何打造更美好的班級
1情境:放學時,教室突然發生劇烈的搖動
2教師提問:
(1) 是什麼原因教室突然發生劇烈的搖動呢?(地震)
(2) 你們曾經有在教室,感受過地震的經驗嗎?
(3) 當下的感受是什麼呢?有什麼樣特別具體的事件情形發生?
(4) 可能會發生什麼危害安全性的情形?
二、介紹地震
1觀看臺灣地震報導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z9mlRtju4
(台灣台東6.8級地震:大橋斷裂、房屋倒塌,未來幾天或仍有餘震-BBC New)
2介紹地震
(1) 主要形成原因:板塊活動
(2) 震央:發生地震的位置
(3) 臺灣震度參考圖 (出處: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三、小組討論
1 使用組織圖發想-增進教室安全性提案
教師舉例說明:座位間物品擺放整齊
(1) 提案3個點子(具體可行/人人皆可做)
(2) 實際執行策略
2 小組發表分享
3 教師歸納小組討論內容並給予回饋

成果描述:

而透過小組共作的討論中,孩子們明確的指示出教室中,有哪些可能在地震情境中,可能會發生的危險物,並也討論出相對應的改善策略(如:椅子上的外套,可能在地震時,大家驚慌失措時會被外套絆倒;可以將外套妥善地掛在椅子上)。
    在實際的防災演練中,在演練過程中班級動作迅速並也保持冷靜、不驚慌,藉此看出課程帶出的效益及力量。

實施心得:

臺灣位於板塊交界的位置,經常有地震的情形發生,透過此課程不但能夠讓孩子們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甚至是新聞常常報導的震度是什麼,孩子們也能夠了解到。也很湊巧的剛好學校這週有防災的演練,星期二教完課程,星期四就能夠實際在現場演練,當地震發生時,可以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甚至如何去因應。不但能培養孩子對於防災的意識,而教師也能夠及時的知道課程成效,明白孩子對於課程的吸收度,在教學上就可以適時的調整及精進。

學習者心得:

甲生:之前有一次在家裡發生地震時,我感受到很害怕。但學到這堂課程後,我更知道可以用怎麼樣的態度及心情更加冷靜去面對了!
乙生:在地震發生時,我們要記住口訣:「趴下、掩護、穩住」。
丙生:原來地震的形成原因是這樣子,我之前都不知道。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從學校及社會環境教育的概念出發,與環境資源結合,透過學習者實際體驗,不僅學習者已學習到如何面對環境問題,也懂得採取環境行動,有效落實及推動環境教育。惟學習者心得之佐證照片,倘可多加充實及呈現,將更臻完善。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3-18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