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惜親愛的地球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2 培養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 策劃/執行人:康崇儀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7/05/14~5/30
- 參與人數:117
目標:
1.透過體驗活動,察覺並探索垃圾減量的可能性。
2.能認識資源回收的常識,以及正確的回收方式。
3.能認識環保相關標章的意義。
4.能瞭解綠色消費的重要性並身體力行。
進行方式:
1.體驗活動--發給學生一人一個小塑膠袋,讓學生將自己當天的垃圾丟在自己的小塑膠內,讓小朋友檢視半天製造的垃圾量及感受。
2.講述故事--
(1)透過聆聽繪本動畫--「小狗舒比有個夢」,加強小朋友對周遭環境的觀察,並思考自己可以為地球環境做些什麼?
(2)教導學生認識資源回收的常識,以及正確的回收三步驟--1.沖2.踏3.分類。
(3)透過聆聽綠色消費宣導,了解綠色消費的意義與重要性。
3.省思與實踐--
(1)能用鼓勵的雙手做環保,減少垃圾並延長物命和物品的使用價值。
(2)請小朋友分享自己疼惜親愛的地球的小行為並努力堅持下去。
成果描述:
1.孩子僅透過短暫的半天時間上課時間,就驚覺到自己製造了很多不必要的垃圾,垃圾聚集在身邊時,很多人都表示噁心、討厭。
2.沒有人喜歡與垃圾為伍與忍受周遭環境的髒亂,所以需要養成隨手將垃圾丟到垃圾桶的好習慣。
2.學生能認識資源回收的常識,能正確的回收品或是資源再利用,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就能更減少垃圾量。
4.認識環保相關標章後,學生能知道環保標章的意義--可回收、低汙染、省資源,並從日常生活各方面落實愛護地球的行為並努力持續堅持。
實施心得:
1.希望實際的體驗活動能讓孩子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減少垃圾的製造量,並培養正確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習慣,因為我們地球只有一個,隨意丟棄垃圾,最後的苦果還是人類要自己嚐。
2.讓孩子知道環保可從小事做起,如:紙張重用,改造成不同用途......希望孩子能身體力行,因為一個人回收是榜樣;但一群人回收,是疼惜親愛的地球的巨大力量。
3.能在食衣住行育樂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實現綠色消費生活。
學習者心得:
1.學生A:垃圾聚集在身邊時,很臭、很噁心......我希望垃圾能從地球消失。
2.學生B:我的餐具袋是媽媽從舊衣服的布剪下做成的,上面的拉鍊也是從舊衣服的拿下來;每天戴的布口罩也是媽媽做的,可以洗乾淨重複使用,這樣既環保又省錢。
3.學生C:我學會了看回收標誌,下次要丟垃圾前可以自己分辨需不需要回收,並將回收的東西洗乾淨、踩扁可以節省體積也才不會有臭味。
4.學生D:我學會了買東西要分辨是想要還是需要,東西要重複利用,不要一直買新的,這樣也是愛惜地球資源的表現。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