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議題
- 環境議題:水污染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29 覺知人類發展〈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薛靜宜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8.11.20
- 參與人數:22
目標:
1.認識自己家鄉河流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情況
2.了解二仁溪過去輝煌的歷史
3.了解「綠牡蠣」和重金屬的關係
4.了解二仁溪復育的計畫。
進行方式:
1.先讓小朋友知道二仁溪流經哪些區域?(請小朋友先收集資料)
2.分組討論河川和我們生活有何關連?
3.請完成「河水污染」的概念構圖,最後了解受傷害的是人類。
4.現已進行復育,請小朋友完成學習心得
成果描述:
小朋友對家鄉的二仁溪從「理所當然現在的樣貌」到「產生懷疑未來的發展」。從未聽過「綠牡蠣」此一名詞,經上課老師講解,與線上google的資料,才深深了解到二仁溪曾有不堪回首的過往紀錄,雖現在環保意識已深植人心,但若只貪圖一時方便,二仁溪還是會重蹈歷史覆轍的一天。小朋友能用文字與圖畫闡述如何做好保護水資源,也能了解食物鏈的影響。
實施心得:
剛開始在介紹二仁溪時,小朋友對它既陌生又熟悉,從不知二仁溪曾有這麼一段荒誕不經的過往。藉由上網收集它的資料與經過老師的解說,小朋友漸漸對它產生親近之情。尤其當環保志工珍古德女士談起二仁溪復育成功時,小朋友心裡深受感動。從原本「臺灣黑龍江」的臭名,經過環保人士蓽路襤褸辛勤付出,與媒體蜂擁而至,爭相報導。二仁溪改頭換面,呈現它多彩多姿的自然生態樣貌,留給在地居民一片綠意盎然的樸實風貌。
學習者心得:
現在的二仁溪是一條非常漂亮又乾淨的河川,能有這樣的河川,其實背後一直有人在默默付出。以前的二仁溪是一條又臭又髒的河川,曾有「臺灣黑龍江」之稱,而且有許多重金屬被排放到河裡,造成重金屬污染。後來政府為了整治這條「黑色」河川,花了大約二十幾億才讓它起死回生,變成現在大家假日休閒的去處。我覺得美麗的河川,需要政府和人民一起維護,我也希望每個人能發揮公德心,不把家裡的垃圾傾倒在河裡,也呼籲工廠不嶞便把化學物質排放到河裡,這樣才能有一條既美麗又乾淨的二仁溪。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