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農夫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學習服務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羅志圳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容易
- 實施期間:2023.3.1-2023.5.31
- 參與人數:20
目標:
1.配合自然課課程,讓學生嘗試當小農夫,種自己的菜。
2.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3.認識種子的大小和差異性。
4.讓學生準備相關的器材,練習自己種菜。
5.讓學生自己除蟲,才會有好的收成。
6.植物結果之後,讓學生採收種子,了解植物的一生。
進行方式:
第一堂課 準備相關用具
壹、準備活動:帶領學生準備盆栽,種出自己的菜。
貳、發展活動
一、準備盆栽、土壤、鏟子和種子。
二、帶領學生認識盆栽需有排水孔。
三、教導學生種播種時,小種子用灑播,大種子用點播。
四、教導學生種菜要記錄:每人發一張種菜記錄表,記錄蔬菜的成長日記。
參、綜合活動:每週記錄蔬菜的成長情形,包括:高度、葉子幾片、發現什麼問題。
第二堂課 我會除蟲
壹、準備活動:帶領學生到自己的菜園,根除病蟲害。
貳、發展活動
一、維持每週記錄蔬菜的成長,並練習抓蟲。
二、教導學生認識小白菜的病蟲害有哪些。
三、除了用抓的方式之外,可以嘗試其他方法,例如:網室、製作有機驅蟲劑。
四、帶領學生觀察被蟲吃的葉面,菜葉有小洞,或葉子被吃光的情形。
參、綜合活動:觀察各種方式的除蟲方式,比較哪一種較有效果。
第三堂課 我會照顧
壹、準備活動:教學生如何照顧自己的蔬菜。
貳、發展活動
一、需要有陽光照射,如沒有陽光,蔬菜會有什麼反應。
二、需要每天澆水,植物需要水份,但不宜太多,不然容易死亡。
三、需定期施肥,植物長出幼苗時,需每月施肥一次,讓小白菜能日漸茁壯。
四、每週除蟲,否則收成不好。
參、綜合活動:讓學生練習照顧蔬菜,種出自己的蔬菜。
第四堂課 我會收成
壹、準備活動:帶領學生採收蔬菜。
貳、發展活動
一、經過一個月的照顧,蔬菜的葉子都長得很大。
二、有的學生照顧得不好,便沒有收成。
三、帶領學生採收蔬菜,並清洗蔬菜的葉子,可以帶回家給媽媽加菜。
四、為了育種,讓蔬菜繼續成長,達到結果的情形,並讓學生採收種子。
參、綜合活動:採收的蔬菜時,讓學生了解當個小農夫是不容易的事。
成果描述:
1.學生每週都會記錄小白菜的成長記錄,似菜對種菜也產生了興趣。
2.在種植過程中,讓學生知道除蟲的重要性;而且為了身體健康,禁止使用農藥。或減少使用農菜,我們吃的菜才會有益健康
3.體驗小白菜的成長週期,有出生也會有死亡,就跟人類一樣,有「生老病死」的階段,了解生命的意蔡,自然的看待生命。
實施心得:
這次小農夫的體驗活動,了解到種菜的辛苦,而且學習農夫克苦耐勞的精神,去照顧田裡的稻子和蔬菜;除此之外,讓學生對種菜產生興趣,往後也可以立志成為有名的青農為目標。
學習者心得:
1.小旭覺得種菜不容易。
2.小明喜歡吃菜,珍惜我們現有的營養午餐。
3.小菡菜蟲長得很快,我覺得網室比較有用。
4.小江看著蔬菜長大,很有成就感。
5.小珝看著毛毛蟲的長大,想像自己也跟毛毛蟲一樣,有一天變化成蝴蝶。
補充:
這次參與種菜的學生包含三年級和二年級,讓學生似乎愛上了種菜,種菜真的好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