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動物的心聲
- 環境議題:動物保護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謝皓衡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6/10-109/6/24
- 參與人數:4
目標:
1、透過課文讓學生瞭解人類的發展建設對自然產生許多影響。
2、藉由課文中動物的心聲讓學生進行反思。
3、推想家鄉中的動物們可能發出的心聲,並進行回應。
4、實際回應動物的心聲,帶領學生到家鄉中的基隆河進行淨溪。
5、實際回應動物的心聲,試著帶領學生到家鄉中的山區撿拾天燈殘骸。
6、瞭解在享受進步的同時,學習與動物們和平共處。
進行方式:
1、一開始,教師透過課本的蝸牛、白鷺鷥和松鼠的心聲,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動物們會有這種想法和疑惑,並推論可能的原因。
2、接著,讓學生想一想家鄉的動物們可能會有什麼心聲,並試著回應動物們的心聲。
3、再來,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協助家鄉的動物們,並擬定實際的解決方法。
4、最後,教師與學生共同到基隆河進行淨河活動,幫助溪中小動物避免受到人類的傷害;也試著進入家鄉中的山區撿拾天燈殘骸,但是由於山區路溼滑,因此在安全範圍內只讓學生拍攝山去天燈的照片,宣導山區小動物可能正在遭受人類的傷害。
成果描述:
1、學生能透過課本站著動物們的角度思考,並尋找解決的方法和策略,並思考角度延伸到家鄉,試著體會動物們的心聲,並身體力行的協助解決人類在發展時帶給動物們的傷害。
2、學生們在課堂中想回應動物們的心聲,也就是協助家鄉中動物們的解決方法,並提出想要實際幫助家鄉中的動物們的方法。
3、教師先安排活動的時間、準備需攜帶工具與確認場域的安全性,讓學生們進行淨基隆河和撿拾山區天燈的活動。
4、學生攜帶水桶、夾子與相機進行協助家鄉動物的活動。在基隆河中夾到許多垃圾,包含:塑膠碗、塑膠袋與紙屑;在撿拾山區天燈活動時,因山區區域行走不易,因此只讓學生將山區的天燈進行拍照,瞭解山區確實存在天燈殘骸,並與學校同學宣導家鄉的動物們所遭受的問題,並請大家重視並愛惜家鄉環境與動物。
實施心得:
教師在國語課中讓學生思考三種動物為什麼會產生疑問,並且有哪些心聲。而教師也請學生想一想人類在發展城市或是觀光的過程中,是不是影響了自然生態環境中的動物,再請學生推想家鄉中動物們是否也因為我們人類而遭受傷害,可能會想發出那些心聲。透過不斷的追問與對話,學生可以說出動物們可能會有的心聲,並想一想自己可以運用哪些策略幫助這些家鄉中的動物們。教師運用問題請學生彼此腦力激盪解決策略與方法,並身體力行的實際去協助家鄉的動物們,雖然學生的力量小,但抱持著這種保護動物的觀念,可以影響到身邊周遭的更多人,讓家鄉的動物與人類可以更加和平共處,也可以維持家鄉生態的多樣性。
學習者心得:
學生一:好多的垃圾在河流中出現,甚至有鞋底和便當盒已經沉在河底,撈不起來,所以我們真的不應該亂丟垃圾。學生二:我們要站在動物的立場想,這些動物們的心聲就是人類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學生三:山上的天燈我們撿不到,沒辦法幫助到山中的動物,所以應該減少放天燈,就有機會不會傷害到動物。學生四:愛護家鄉的環境,因為我想永遠住在這。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