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相信動物"特展-終結流浪的101種可能!
- 環境議題:動物保護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林吟琪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113/09~113/12
- 參與人數:300
目標:
一、透過實際參觀特展,深入了解流浪動物的相關議題
二、思考與了解終結流浪動物的科學方法
三、認識「高強度絕育計畫」,從源頭阻止浪狗產生
四、理解浪犬從哪來的?牠們通常又會遭遇什麼命運?
五、看見特展中的田野調查!原來有人這樣養狗!看見牠們的真實處境
六、你是愛狗卻不懂狗嗎?透過特展了解帶各種狗的冷知識
進行方式:
1.事先在動保社團討論
2.帶領學生實際校外參觀
3.參觀結束後和學生討論參觀心得
4.將參觀成果做成成果海報供校內師生參觀
成果描述:
一、學生參與度:
本次活動共有10名動保社團學生、2位老師參與,動保社團學生全數參加、參與度高,反應熱烈。
二、教育目標完成狀況:
學生全面了解「結紮代替捕殺、領養代替購買」的重要性,深化對動保理念的認識。
三、流浪動物現況認識:
學生深入了解台灣流浪動物數量、來源及相關問題,如增值失控與棄養問題。
四、結紮政策知識普及:
學生學習到結紮控制流浪動物數量的正面影響,並能說出相關的好處。
五、領養觀念的深化:
學生對於「以領養取代購買」有深入了解,了解購買可能有助於不良繁殖場的獲利,領養命等於救助一個生命。
六、互動式學習活動:
展覽提供互動互動設施(如多媒體展示、問答遊戲),增強學習效果。
七、實際案例分享:
透過分享成功的領養案例,讓學生廣泛的領養動物帶來正向的改變。
八、提升責任感與行動力:
學生表示願意參與更多動保活動,並主動向親友宣導正確觀念。
九、提升社區影響力:
活動成功吸引學生家長及校內教師的關注,擴大動保影響範圍。
實施心得:
這次在開學第二週、特展結束的最後一天,帶本校動保學生參觀動保特展,是一場充滿教育意義與感動人心的校外教學活動。 以下是實施心得:
一、特展的文案佈展美感強烈,展覽設計互動性高,學生的積極參與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回家樂於與家人分享。
二、展覽內容設計精緻且適合小學生理解。互動區域佈展有模擬狗籠不當飼養,讓學生能以遊戲或模擬方式學習,提升了整體學習效果。
三、身為帶隊老師,和導覽人員請益、討論,讓我們自己也受匪淺。
四、活動能圓滿順利進行,仰賴事先的協調規劃與溝通。成果在校園宣導與展示,讓學校師生進一步深化對動保的理解與支持。
整體而言,這次校外教學很成功!
學習者心得:
1. 學生代號:A
「老師,原來流浪動物是因為有些人不想養就棄養到街上?」A生參觀完後,我向他解釋了棄養與繁殖失控的問題,他很認真地說:「那我以後一定會對動物負責!如果養了牠們,就一定不會丟掉牠們!」小明在參展過程中了解到飼主責任的重要性,也開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動物。
2. 學生代號:B
「老師,原來結紮可以讓狗狗和貓貓更健康啊,我還以為是很痛苦的事呢!」在互動區了解結紮的益處後,B生表現得很驚訝。她後來對著展板上的數據比劃著說:「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幫動物結紮,就不會有這麼多流浪動物了吧!」她表示回家後會告訴家人,讓更多人知道結紮的好處,或許一開始覺得流浪動物要結紮很可憐,但是生了一堆,流浪街頭更是可憐。
3. 學生代號:C
參觀完領養成功案例區後,C眼眶濕潤地說:「老師,這些狗狗找到新家真的好幸福!可是還有好多狗狗還在等家人,我覺得好難過……」她牽著我的手說:「我長大以後想領養一隻流浪狗,讓牠也可以開心地生活!」這次展覽讓小美深刻體會到領養的意義。
4. 學生代號:D
「老師,這裡有一張地圖,台灣的每個地方都有這麼多流浪狗和貓!我們可以怎麼幫助牠們啊?」小強指著展板上的台灣流浪動物分布圖,眼中滿是關心。我告訴他可以參加更多動保活動,他立刻回應:「那我可以加入更多志工活動嗎?我想幫忙!」D生透過參展,激發了強烈的行動力與責任感。
5. 學生代號:E
「老師,這些狗狗以前都受傷了,但現在牠們的照片看起來好健康快樂喔!」E生在影片區看著成功治療的流浪動物故事,感動地說:「如果有更多人願意幫助牠們,就能讓牠們都變得更好!」她補充說:「我覺得應該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故事,這樣大家才會一起幫忙!」E生希望將動保故事傳遞出去,讓更多人參與這份善意。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