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行動-參觀綠建築-故宮南院
- 環境議題:環境藝術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39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鼓勵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策劃/執行人:曾庭賢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容易
- 實施期間:112.9.12~112.10.13
- 參與人數:27
目標:
1.能認同綠建築之綠色消費與節能減碳精神。
2.能了解綠建築的原則及再生能源的設計與應用。
3.能認識綠建築的概念及其指標所代表的意義。
進行方式:
(1)先讓學生了解什麼是綠建築?綠建築在過去指「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而現在擴大為做到「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 綠建築發展史:1960年代,美國建築師保羅·索萊里提出了 生態建築的新理念。 1990年,世界第一個綠色建築標準於英國發布。1999年,台灣推出綠色建築標準。 (2)實際參觀綠建築-故宮南院。 (3)綠建築的優點: a.環保、節能、減碳、救地球 b.省維修費,水費,電費,瓦斯費 c.良好的光、熱、空氣、水、聲音居住環境與品質 d.乾淨、健康、永續的生活環境與品質 (4)你家有哪些綠建築相關設施?使用節能標章的電器、陽台種植綠色植物、窗戶、窗簾……。 (5)早期建築有符合綠建築指標的部分:早期建築窗戶設計極為通風、屋前空地或植栽可調節溫度、就地取材可減碳……。 (6)介紹綠建築九大指標。(其中d、h是必要指標,也是一般民眾較能做到的部分)
成果描述:
經由綠建築的參觀與教學,學生學習到綠建築的九大指標
一、生物多樣性指標:增加生物棲地,使物種多樣化。 二、綠化量指標:將建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轉換成植物吸收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 三、基地保水指標:使土地涵養水源,減少都市洪荒。 四、日常節能指標:節省日常使用能源。 五、二氧化碳減量指標:使用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建材。 六、廢棄物減量指標:運用自動化及規格化,避免浪費。 七、室內環境指標:避免有音、光、熱、空氣、電磁等影響室內健康的因子。 八、水資源指標:節省水源。 九、污水與垃圾減量指標:減少日常污水與垃圾使用量。
實施心得:
如果完全在課堂上講綠建築的概念,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所以除了課堂上基本概念的說明外,我們也實施校外教學-參觀鑽石級綠建築-故宮南院,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提高教學成效。
學習者心得:
綠建築代表的是一種兼顧健康、省錢、環保的新生活運動,不論是室內的環境、建材的選購、管道的設計、植栽的綠化、建物的節能、水資源的利用等等,並強調只有確實實行綠色生活,才能促進人類與地球環境的永續共生。為了地球與人類及所有生物的永續未來,綠色建築標語不再只是主張,而是從生活方式到建築空間的全面社會實踐。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