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崎社區踏查之旅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39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鼓勵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策劃/執行人:陳麗娜/朱育潁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小組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0824
- 參與人數:25
目標:
1.學生能認識龍崎社區當地人文與自然特色。
2.學生能了解土石流的成因與造成的危機。
3.學生能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與方法。
4.學生能體驗當地社區竹編藝術特色並完成作品。
5.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態度與精神。
進行方式:
1.申請參訪龍崎社區主題課程計畫,配合活動人數由學校太鼓隊員進行戶外教育。
2.戶外解說活動: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育園區實地踏查。
A.介紹園區如月世界的惡地地形與園區植物。
B.介紹園區利用種植草地等自然工法和廢輪胎、打樁等環保工程進行水土保持工作。
C.土石流模擬實驗:利用灑水流經裝有廢輪胎的泥土地、種滿草的草地和光禿禿的泥土地,讓學生了解土石流的成因並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3.室內課程:
A.講師簡報說明。透過簡報講解泥岩地形特色,並統整與歸納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育園區的教育目標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B.竹編體驗課程:解說龍崎社區居民活用在地竹林而形成的竹編藝術,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做竹編小鹿的樂趣。
4.龍崎老街踏查:由解說員帶著學生進行老街踏查,沿路介紹傳統建築與傳統店家:裁縫店、剃頭店等,讓學生了解以前居民的生活故事。
5.完成社區踏查後,回程讓同學在車上分享今日所見所聞和活動回饋。
6.老師歸不同社區的特色文化,請學生回家完成學習單,為此次戶外教育留下完美的紀錄。
成果描述:
學生透過解說和實際的社區踏查了解不同社區的發展文化與自然特色,實際走訪水土保持園區,能深刻體會地形、土石流與植物對人類活動和居住環境的影響,唯有利用自然工法,廢物再利用等環保構思,才能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安全,更能永續發展。
實施心得:
很高興龍崎國小規畫了這次認識龍崎社區的踏查之旅,參與的學生都認為這次的戶外教育收穫滿滿,不僅了解與體驗不同的社區文化,也深刻了解土石流的危機和水土保持的重要。參觀完龍崎社區再反觀學區的社區特色,如何透過學校的活動來讓學生試著去了解自己社區特色,如大廟興學、古時用水的食水堀等傳統文化,並加以推廣,這是我們可以繼續思索和努力的方向。
學習者心得:
1.我們在做竹編小馬時,一開始我覺得很難,但做完後其實我覺得竹編很好玩,讓我學到當地居民利用在地的竹子資源,不僅當作食物和建材,還可以做出這麼多東西,真棒!
2.今天我最感興趣的是土石流的實驗,有種草的地方灑水後沒有水流下來,光禿禿的泥土地水卻一直流下來,若把它看成土石流,那一定要多種樹,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3.今天認識很多小草可以把土抓得緊緊的,其中培地茅是最厲害的,我們不能因為亂開發山坡地,免得沒有植物的保護很容易造成土石流。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