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農夫
- 環境議題:原生植物保育與推薦
- 執行方法:學習服務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李玫霖/陳苾芊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112/3/3~4/29
- 參與人數:6
目標:
1.培養獨立尋找及判斷的能力
2.瞭解種植植物的過程中,種子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3.培養手做能力,參與種植的全過程,體驗農耕的樂趣。
4.學習愛護、照顧及觀察植物。
5.尊重勞動成果,體會農夫的辛勞。
6.培養探索周遭自然環境的習慣。
7.從活動中體驗到育成、收穫的快樂。
進行方式:
1.在校園內尋找適合種植植栽的地方
2.說明植物生長必須具備的條件:陽光、空氣、水、施肥、除草及除蟲。
3.至花市選擇要栽種的植栽:茄子、秋葵、彩椒、地瓜葉。
4.觀察吃完的蘋果、波羅蜜找出其種子,並將其取出種入菜園中。
5.學習整地、鬆土、翻土。
6.將買回的植栽種入翻土、整地好的農盆中。
7.養成每天為植物澆水的習慣,並定期幫農作物施肥、除草及除蟲。
成果描述:
帶著一群身障的孩子們,其中一位還是腦麻生,從選擇栽種地、選擇植栽物種、將植栽取回、整地翻土最後將植栽種入菜園中。
每日帶著孩子們從班上提水至操場遙遠的另一端,為農作物們澆水,天天觀察植物的變化以及開花結果的狀態。
並且只要看到有雜草或蟲子就會叫孩子們順手清除,還會定期為植栽除去老黃的葉子以利植物能生長得更加茁壯,並適時為作物施肥讓果實能更肥美。
讓孩子們採摘自己種植出的地瓜葉,學習如何清洗葉菜及烹煮。
實施心得:
孩子在過程中體會到了農夫得辛勞,中午吃午餐時也都更加珍惜每一粒米飯及每一口蔬菜,徹底落實食物不浪費。
如今孩子們每天都會主動要求要去菜園幫自己種下的作物澆水,以及每天都很期待看到作物的變化及成長,並且在看見作物旁有雜草時會很直接地將其連根拔除,以及發現菜蟲時會主動告知老師,要求老師把牠拿下來。
孩子們只要出門看見植物都會駐足停留並觀察植物,還會順手幫忙除雜草。
這次的課程活動讓孩子體驗到了農夫的辛勞,也更懂得體諒、體貼他人。同時也增進了孩子們的觀察探索能力、激發出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愛護植物愛護自然的心。
守護地球人人有責,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一群人就能改變某些事,我們努力讓地球永續發展,留給孩子們更好的自然環境。
學習者心得:
A生:當農夫好辛苦,太陽好大又好熱啊~我留了好多汗。
B生:我要把午餐都吃光光,因為農夫種菜很辛苦的。
C生:你看這個樹上有毛毛蟲,要趕快把牠抓走,不然我的茄子要被牠吃光了啦!
D生:老師~我要去幫植物澆水,不然它會口渴會死掉的。
E生:老師你看這個樹旁邊有好多雜草,這個雜草對樹不好要趕緊拔掉。
F生:自己種的地瓜葉真好吃。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