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小伴旅-淡水八里戶外教育路線學習地圖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黃薇倫、王嘉賢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2022-12-16
- 參與人數:25
目標:
1.體驗戶外實境學習樂趣。
2.提供學生淡水、八里等地的人文、生態知識,讓學生自主規劃學習路線。
3.訓練學生經費評估及危機應變能力。
4.開啟學生勇於走出課室、探索戶外之心。
進行方式:
1.介紹新北市16套文史專書規劃的「青春小伴旅-淡水八里戶外教育學習路線」地圖。
2.設計尋寶遊戲之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透過設定之任務目標,分組討論規劃任務路線,自主規劃學習路線,在地圖背面也置入景點知識大補帖、遊戲或活動資訊,利於實境中自主學習。
3.為降低風險,行前將每組學生細分為三組:「路線組」學生負責蒐集各景點的地理位置與路程,掌控行程流暢性;「交通組」學生負責景點間的交通工具、票價及時間安排;「飲食組」學生則將每人飲食經費進行妥善規劃。
4.最後由組長針對路程的風險進行統整及評估,思考如何能順利帶領組員平安的返回終點。
5.活動後學生進行心得交流。
成果描述:
由新北巿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運用本市地方資源與特色,結合本市16套文史專書規劃的「青春小伴旅-淡水八里戶外教育學習路線」地圖,結合當地特色景點、特有生物,以尋寶遊戲之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透過設定之任務目標,分組討論規劃任務路線,自主規劃學習路線,在地圖背面也置入景點知識大補帖、遊戲或活動資訊,利於實境中自主學習。
實施心得:
帶領本次活動的王嘉賢老師表示,當學生自主規劃行進過程、老師退居幕後時,放手讓學生在開放且陌生的空間進行活動是一大挑戰!活動過程中,學生一一回報他們完成的進度,可發現學生興奮又充滿學習熱誠,著實驗證了孩子有能力自主規劃學習行動。
學習者心得:
1.花郁喬同學說:「這次戶外教學是我第一次和同學搭公車和捷運;而且從這次的活動我變得更獨立不需要再靠媽媽,能自力完成很多事情。」
2.李禹樂同學說:「這次活動中,我覺得最難的關卡是淡水龍山寺,因為這座廟隱藏在人山人海的地方,需要我們主動詢問陌生人,才能找到確切的位置。此外,我們也從中學習到事先整理好資料,可避免到了現場會手足無措!」
3.陪同的家長謝君磊的媽媽表示:此次路線教學讓我們看見孩子的另一面,途中一度質疑自己的孩子搭公車的這個選項對嗎?最後抱著信任的態度,就算不順利也是一種學習,後來聽到孩子回饋分享時,分析自己為什麼做出搭公車的決定,才驚覺自己太小看小孩的能耐了,原來他還思考到其他組員狀態、如何讓隊友走完全程。雖然家長僅跟隊能當旁觀者,不做任何決定與參與,卻也在孩子自主行動中獲得學習,這是一場豐富的體驗之旅!
補充:
新北市推動戶外教育,以「自然、在地、學習」為核心,透過青春小伴旅的活動,更能看見孩子在戶外教育下的成長與改變,培養學生真正帶得走的能力,影響自己進而影響家庭。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建立一個環境友善場域,使學生能自發探索、自主規劃、永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