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挖寶趣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江淑婷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年10月18日-110年11月9日
- 參與人數:135
目標:
學生能了解基隆河的起源與生態,並認識基隆河岸常見的動物與植物,進而關懷動物、植物的生長與環境的保護。
進行方式:
在課堂上以簡報先介紹基隆河岸常見的動物與植物,再帶學生到瑞芳國小對岸的櫻花步道去校外教學。
成果描述:
學生當天校外教學之時,因前一天下大雨,雖然當天是陰天,出沒的動物並不多,但是仍可看到臺灣藍鵲、小白鷺、中白鷺、灰鷺及麻雀,植物方面,櫻花、杜鵑、芒草、野薑花等,還有基隆河著名的壺穴地形,小朋友透過實地探查,能更深刻的學習。
實施心得:
因疫情關係,小朋友被拘在學校及家中很久了,能出去校外教學表現得異常興奮,雖然只是在學校附近而已,此課程延續一二年級的校園探查、瑞芳的故事,到現在三年級的基隆河挖寶趣,因為課程一貫,學生能更深刻認識基隆河對瑞芳的重要性,以至於對基隆河這些常看到的動物植物像是好朋友一般的熟悉,更能引發他們愛護動物、保護植物的心情。
學習者心得:
A生:我去基隆河的時候,看到了很多白鷺鷥,臺灣藍鵲,還看到很多芒草,希望來這邊的人不要亂丟垃圾,讓這些動植物有更好的環境。
B生:今天來基隆河觀察動植物,還有基隆河壺穴,我覺得很特別,老師說以前的人都到這裡洗衣服,現在有洗衣機所以不用到基隆河洗衣服,水也會變得更清澈。
C生:我看到白鷺鷥和灰鷺,還有芒草,感覺很奇特。
D生:我看基隆河的壺穴和長在河邊的芒草,停在石頭上的灰鷺,我們應該要好好保護牠們。
E生:在櫻花步道走的時候,我看到白鷺鷥停在草地上,還有在樹上的螞蟻窩,螞蟻窩看起來好黑。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