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傷痛
- 環境議題:水污染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0 覺知能資源過度利用〈超出環境承載〉導致環境汙染與資源耗竭的問題
- 策劃/執行人:李安翔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 年 5 月份
- 參與人數:27
目標:
1.能察覺周遭自然環境的改變與破壞。
2.能針對環境問題透過資料收集了解其發生的原因及可能的危害。
3. 從自身能力所及的方式實踐環保行動。
進行方式:
結合六下翰林綜合4-1大自然的傷痛
活動一 環境問題追追追
1.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圖例說明:「自然環境正在逐漸的改變,甚至被破壞,為什麼會這樣呢?請就大家所提出的環境問題,一起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和可能帶來的危害。」
2.各組所選擇的環保問題不要重複。
3. 教師引導各組兒童依據下列幾點彙整相關資料:
(1)問題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2)可能產生的危險或傷害?
(3)相關的時事新聞
(4)現階段的大家可以做些什麼事預防此汙染日益嚴重?
活動二 環保問題特派報導
1.教師請各組輪流上臺分享小組的報告內容。
2.當小組分享完後,教師鼓勵兒童相互回饋,並適時給予指導。
3.教師進一步提問:「經過小組的分享後,你覺得有哪些可以減少自然環境繼續被破壞的方法呢?」並鼓勵兒童自由發表。
成果描述:
◎學生小組收集資料並整理報告,對於各項污染有更深刻的認識與了解。
◎非常認真地去討論學生能有什麼樣的具體行動來減少各項汙染,而不是喊口號而已。
實施心得:
從大家的分享中發現,大部份的環境問題是因為人類不適當的活動和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而各組所提出的保護或改善方法,是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有很多環保團體或是社區人士也都在倡導環保意識和作為,這些方法也都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者心得:
◎更加了解各項污染的成因與危害,透過新聞時事更能深切感受大自然的傷痛。
◎真的能去思考具體我們學生目前能做些什麼事讓大自然的傷害減少。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