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62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3
2
3
3

走訪山林——農場之旅

發表日期:2023-05-18
發表人:無

森林荒野草原
  • 環境議題:森林荒野草原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鄭立恩、倪雪珍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3.10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 帶領學生認識不同的植物,並啟發學生對於植物的興趣。
2. 教導學生關於植物的生長特性,及如何保護山林及植物。
3. 帶領學生認識生態池,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4. 帶領學生認識不同的動物及生物,並教導學生如何與動物共處,才不會影響到動物的生活,讓學生了解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5. 帶領學生親近山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進行方式:

1. 導覽員向學生介紹樹及樹葉的生長,葉脈是植物輸送養分的重要管道,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各種植物的葉脈生長方式。
2. 教師帶領學生收集不同的樹葉,特別是有葉脈的樹葉,將樹葉拓印在布提袋上面。
3. 透過導覽員及教師的帶領,學生用耳聆聽、用眼觀賞、用手觸摸、用鼻聞味、用口品嘗,學生能認識不同的植物,並啟發學生對於植物的興趣。
4. 導覽員及教師帶領學生觀賞生態池,介紹水黽、蝌蚪、小魚和各種水生植物。
5. 導覽員及教師帶領學生認識農場內的動物,幫助學生了解與動物間保持適當距離的重要性,若太靠近動物會威脅到動物的生命。
6. 導覽員及教師帶領學生爬山,能看到許多不同的植物,實際走訪山林。

成果描述:

本次課程,藉由導覽員及教師的帶領,學生實際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進而引發學生對於環境保護的觀念。學生透過樹葉拓印畫來認識各種植物,學生帶著自己手做的環保袋,提醒自己要愛護植物。學生品嘗了各種樹葉,這些生活中常吃的味道,他們知道了原來柑橘是長在樹上、原來桑葚樹是樹叢、原來薄荷是葉子,原來不同的葉子有不同的味道,不再是圖片上的知識,而是真實能看到、聞到及摸到的植物。學生觀賞生態池,認識了水黽、蝌蚪、小魚、小蝦和各種水生植物。這些對於自然的觀察及認識,能幫助學生思考大自然是如何互相依附、共生共榮的生態平衡及生態循環。
學生在爬山的過程中,體會到山的陡峭,也看到樹木的生命力,即使在斜斜的山坡上,樹木仍然能長得十分挺拔。透過導覽員及老師的介紹,學生知道十幾公尺的大樹要花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長成,一片森林需要好幾百年才能生成。學生在親近山林的過程中,將愛護樹木的觀念深化心中。

實施心得:

藉由這次的活動,帶領學生實際走訪山林,能用手碰觸到樹木、用腳踩在小山坡、用耳聽見動物們的叫聲。學生試吃各種不同葉子時的擔心的表情;學生嚐出樹葉的味道時,他們驚喜的神情;學生看到小雞和蝌蚪時,臉上浮現的笑容;學生在山林間跑跳;這些學生在參觀農場時的真實感受,就是他們喜愛大自然的證明。
透過參訪體驗,能幫助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我們要用心呵護小雞,才不會威脅到小雞的生命;我們不能亂摘樹枝,否則樹上結不出果實;我們不能亂丟垃圾,生態池的生物可能會死掉;我們也不能亂砍樹,否則就會失去這麼美的山林。透過這些點點滴滴的學習,讓學生們能學習到如何以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的環境。

學習者心得:

1. 學生心得:「老師帶我們看了許多植物,有些還可以吃呢!老師說吃甜甜的葉子再吃薄荷葉子,會有薄荷牙膏的味道,還真的有呢!」
2. 學生心得:「導遊帶著我們去認識與觀看大自然,還吃了很多葉子跟果實,真好玩!」
3. 學生心得:「我聞到了大自然的芳香和看到美麗的風景,讓我感覺十分放鬆。」
4. 學生心得:「老師叫我們把樹葉拔下來,放在手上搓一搓,聞聞看像什麼味道,有人說是金桔、橘子或柑橘,但都不是,而是過年常吃的『年柑』。老師又帶我們走到小菜園,老師描述著葉子的形狀,我們像在大海撈針似的尋找著,找到後我將葉子放進嘴巴裡試試,就像老師說的『甜甜的』。我還試了一個像是芥末的植物。」
5. 學生心得:「我們去爬山,大家一起抓著一條繩子努力的向上,爬到山頂的感覺真的很舒服。」

補充:

本次的戶外體驗教育,教師協同導覽員帶領學生認識大自然,主要是向學生介紹植物的種類,學生能親眼看見、實際接觸,體會植物之美。未來能在教室延續課程,教師帶領學生種植易生的植物,讓學生慢慢觀察植物的生長,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學生經歷照顧植物的學習歷程,更能培養出愛護植物的心態,也能提升學生對於環境保護的心志。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教學課程讓許多學生吸收知識並能付諸解決,對這方面的環境知識素養,藉由老師的教學讓許多學生瞭解,未來就有機會改變他們的態度,甚至進一步影響行為。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6-0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