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灘愛地球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謝皓衡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8/10/04-108/10/11
- 參與人數:4
目標:
1、能透過淨灘的活動瞭解人類生活對海洋所造成的傷害。
2、能透過淨灘的活動落實環保愛地球之觀念。
3、能透過淨灘活動理解不只要撿垃圾,也要減少垃圾的製造量。
進行方式:
1、教師帶領學生觀察海灘,區分垃圾與貝殼的不同。
2、接著,將學生分區域的進行垃圾撿拾的淨灘活動。
3、再來,將垃圾帶回教室,師生共同進行分類、清洗與回收。
4、最後,教師運用學習單與學生共同思考如何落實垃圾減量,以實際行動守護海洋。
成果描述:
1、學生能認識並區分海灘上的大自然垃圾與人為垃圾。
2、教師帶領學生以實際行動撿拾海灘上的垃圾。
3、淨灘活動結束後四位學生與一位老師共撿拾到兩公斤重的垃圾。
4、將淨灘所撿拾到的垃圾進行資源分類,以進行資源的永續利用。
5、體會不僅要淨灘,更重要的是從生活中要將垃圾減量,才能作為守護地球環境的一份子。
6、完成淨灘護大自然學習單,省思整個活動的過程,將愛護大自然的觀念深植心中。
實施心得:
教師與學生進行基隆和平島的生態之旅,但在行前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此次旅行可以想一想大自然在和平島所創造出那麼美的環境,包含:海蝕平台、海食岩石等自然景觀,讓我們可以欣賞到如此絕美的景色,我們是不是可以找一種方式來答謝大自然。學生立刻想到和平島的沙灘上應該會出現很多垃圾,因此要進行淨灘的答謝大自然之旅。教師先引導學生區分不屬於沙攤的垃圾後,就讓學生進行淨灘活動,在過程中學生不斷驚呼,驚訝的是這些物品怎麼會出現在我們的沙灘上,短短的時間師生共撿拾到兩公斤的垃圾。教師請學生將垃圾帶回教室進行分類與回收,將不屬於海洋的垃圾帶回對的地方。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垃圾可能出現在沙灘上的原因,大多就是人類去沙灘完後隨意丟棄,或是垃圾經由河流帶進海洋,再被沖上沙灘的結果,所以學生想出不要任意亂丟垃圾的想法。最後,教師運用學習單將愛護大自然的觀念深植學生心中,並引導學生理解「減量比撿拾」更有意義的觀念,進一步落實在班級垃圾的減量中,讓學生成為守護地球環境的一份子。
學習者心得:
學生一:淨灘撿垃圾很辛苦,因為要一直彎著腰,但是撿到很多垃圾讓我覺得自己能為大自然的海洋盡一份心力。學生二:我撿到很多奇怪的垃圾,例如:象棋、磁磚等等,但是裡面最誇張的是牙刷,表示有人使用完亂丟,才會出現在沙灘上。學生三:我們不能亂丟垃圾,不然垃圾又會出現在沙灘上。學生四:我學到了盡量減少垃圾的數量,像是多用毛巾少用衛生紙,一起守護地球,因為地球只有一個。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