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魚教育暨淨灘活動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張瑾玥主任/盧靚穎館長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年9月26日
- 參與人數:57
目標:
1.了解虱目魚的生態與生長過程:讓學生理解虱目魚的生態特性、生長過程、生長環境,以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
2.推動環境保護和社區參與:學生參與淨灘活動,撿拾海灘垃圾和污染物。培養對環境的關心、團隊合作和社區參與感。
進行方式:
1.介紹虱目魚的生長過程、捕撈方式及生長環境。
2.實際體驗虱目魚捕撈及如何處理食用。
3.參與淨灘活動,清理沙灘上的垃圾。
成果描述:
1.理解虱目魚的生態:學生能夠了解虱目魚的生活環境、生殖方式、食物習性和生長階段。
2.掌握捕魚技巧:了解捕魚的辛勞,並學會了如何將捕到的魚類進行處理和烹飪。這次體驗讓學生們更深入了解了海漁業文化,能更珍惜餐桌上的魚料理得來不易。
3.參與環保行動:學生參與淨灘活動,清理沙灘上的垃圾。讓學生們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和海洋生態保護,也養成了他們對於環境責任感。
4.強化團隊合作:學生在小組中合作進行捕魚和淨灘活動,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技巧和溝通能力。
5.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透過實地體驗和課程講解,提升學生對於環境的意識,會開始關心和保護自然環境。
實施心得:
學生們對這次戶外教學的活動非常感興趣,對於早期虱目魚的養殖方式及使用的器具感到非常的新奇,像是「圍私裙」、「筒管櫓仔」櫓魚栽,許多專有器材,讓學生大開眼界。
這次活動讓學生們有機會親身體驗捕魚,學會了如何使用漁具及魚網捕魚,蔡老師示範「三清」-刮魚鱗、清魚鰓、清內臟,學生實際體驗操作才發現餐桌上的料理實在得來不易,更加珍惜。
最後,透過淨灘行動,學生們深刻了解到海洋環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海灘上的垃圾對海洋生態的危害,透過實際淨灘撿拾垃圾,也意識到自己也是環境保護的角色。
學習者心得:
S1:在刮魚鱗的時候,我一開始有點害怕,但老師給了我們鼓勵及指導,讓我很快就掌握了技巧。
S2:淨灘活動讓我們參與到了保護海灘的行動中,我們小組撿了一袋垃圾,我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S3:第一次穿青蛙裝覺得好有趣,老師帶我們去魚塭體驗捕魚,在水中可以感受到虱目魚在身邊游來游去,這種感覺真的很特別。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