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王嘉蘭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12.27
- 參與人數:30
目標:
了解臺灣海洋文化
了解臺灣的海洋資源。
了解當地的海洋生態、乾淨海洋的重要性、淨灘是你我的責任以及環保從日常生活做起。
進行方式:
與學生一起欣賞影片。
與學生共同討論:海裡的垃圾是怎麼來的?這些垃圾會消失嗎?垃圾在海中浮浮沉沉最後會去那裡呢?海裡的生物吃了這些東西會對我們造成甚麼影響?我們應該如何讓海洋永遠美麗下去呢?
成果描述:
估計每年有480萬-1270萬噸漂浮垃圾流入大海,是人類有意或無意產生而流入大海的廢棄物,其中有50%被打上岸,其他則繼續漂流,經過風吹日曬,慢慢變成塑膠微粒,被細小浮游生物吃掉後,又被小魚、小蝦、大魚吃掉,透過食物鏈傳遞,最後被人類吃下肚。所以維護海洋應從你我做起。
實施心得:
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海洋對我們生活可以說是息息相關課程設計應兼顧「親海、愛海、知海」理念,並強化實踐、體驗與省思,以涵養海洋通識素養。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表現對海洋的尊重與關懷。結合學生舊經驗、生活情境或時事,整合知識學習和社會體驗學習,覺察海洋與人類的關係。
學習者心得:
甲生:保護海洋一點兒也不難,只要我們願意去做。
乙生:其實我們只要減少塑膠用品,就能讓海洋減少許多垃圾。
丙生:減少垃圾、食物不浪費、東西永續使用,都能讓環境變得更好。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