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8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1
2
1

垃圾回收,你丟對了嗎?

發表日期:2024-01-05
發表人:candy

其它環境議題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觀摩學習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陳靜錦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1年10月6 日起
  • 參與人數:150

目標:

主要藉由各類資源的認識與彙整,運用資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行動。透過媒體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運用各類資源解決問題的規劃。學習後,能分析與判讀各類資源,規劃策略以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以行動減塑愛護地球,做好垃圾分類處理以及資源回收。

進行方式:

相信大家對垃圾減量,都有一些基本的觀念,也明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的重要,但你真的丟對了嗎?
1.首先,透過自製投影片,有關垃圾、廚餘、資源回收的定義、分類作簡介,讓學生知道環境汙染的嚴重性。
2.然後,透過專用垃圾袋、綠色飲食、回收標誌、資源回收的效益、、、等,了解垃圾減量的原則,達到減塑的目的。
3.接著,藉由手搖杯要怎樣做回收和垃圾回收大考驗活動,作觀念上的澄清,不要再把垃圾與回收混淆,才能做正確的回收。
4.最後,省思,透過新聞事件(海龜鼻孔插管、鳳頭燕鷗脖卡杯蓋、母牛胃中取出垃圾),想想要怎麼做,才能達到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成果描述:

1.透過課堂學習討論,讓學生知道環境汙染的嚴重性,以及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回收之間的差異。透過專用垃圾袋、綠色飲食、回收標誌、資源回收的效益、、、等,了解垃圾減量的原則,達到減塑的目的。
2.了解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回收之間的差異後,能夠真正於生活中落實,如果遇到了迷失困惱,可以上網查詢或透過詢問方式,達到最有效的處理,才不會造成二次的汙染。
3.透過省思,想想怎樣做才對,才能珍愛地球,愛護生態環境,讓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存。

實施心得:

*藉由垃圾分類,讓學生知道垃圾分為:一般垃圾、廚餘、資源回收三類。
*透過一般垃圾的定義,認識專用垃圾袋用的用意以及為什麼專用垃圾袋要付費,讓學生明白「隨袋徵收」的目的,是採取以價制量方式,促進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少丟垃圾少付費,省錢又合理。
*認識廚餘的定義,明白廚餘回收的好處?藉由台灣一年浪費多少食物?想想如何減少浪費?最後,總結出綠色飲食的原則,從「源頭減量」做起,才是最根本之道!
*根據資源回收的定義以及類別,認識回收標誌的意涵,了解到資源回收的效益。才能對「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做出一些貢獻。
*透過遊戲挑戰方式,釐清垃圾與回收間的迷失,看看自己的答題正確率有多高,在想想日常生活中,你做對了嗎?(PS:以塑膠材質用量頗多的手搖杯為例,想想要怎樣做回收,才是正確的做法。
*最後,藉由海龜鼻孔插管、鳳頭燕鷗脖卡杯蓋、母牛胃中取出垃圾的新聞報導,省思,該如何落實減塑愛地球,同時做好垃圾分類以及資源回收,才能喚醒大家的自覺,以行動愛護環境,守護家園,珍惜擁有,和萬物和平共存!

學習者心得:

※學生部分;
綜合孩子的學習討論,歸納成以下幾點:
*「隨袋徵收」的目的,原來是採取以價制量方式,促進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少丟垃圾少付費,省錢又合理。
*熟廚餘可以用來養豬,生廚餘可以用來堆肥,回收廚餘可製成堆肥,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對環境有利喔!
*任何的回收再利用,都只是治標,真正治本的方式是「從源頭減少浪費的產生」!
*綠色飲食的原則就是:在家「吃多少、煮多少」,出外「吃多少、點多少」!這樣才是真正「從源頭減量」!
*資源回收的效益很多,除了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沒想到對延長垃圾掩埋場壽命也能發生作用,更可以減少垃圾處理的成本,對降低環境污染也很有幫助!
*一次性的塑膠製品,像手搖杯,真的不要再用了,可以改用自備杯、循環杯……等,可能對生態環境會比較好喔!就像出門購物,隨身攜帶環保袋、購物袋一樣喔!

※老師回饋的部分:
*運用網站連結,結合回收主題,再讓學生透過小遊戲分類,很棒!
*結合生活經驗提問,讓學習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還有收集回收物(實物),讓課程更貼近真實。
*主題設計和生活周遭息息相關,所以學生相當積極參與,同時也有許多想法提出。
*師生問答互動良好,可見老師平時在課堂時,會給予學生許多思考空間。此外,老師很棒!在上課時,還會將問題做延伸,使課程更加豐富!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本篇透過介紹垃圾回收讓學生知道專用垃圾袋、綠色飲食、回收標誌、熟廚餘、生廚餘等概念。同時也引進網站連結,讓學生可以隨時自主學習。最後讓學生明白減塑愛地球,同時做好垃圾分類以及資源回收,和萬物和平共存。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1-1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