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識動物到愛護動物
- 環境議題:動物保護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賴秀君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50601~1060116
- 參與人數:60
目標:
1.察覺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有各種動物。
2.認識動物的外形各有不同的特徵,身體可分成不同的部位。
3.觀察、發現校園的動物。
4.知道動物的外形構造不同,運動方式也不同。
5.培養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情操。
進行方式:
1.康軒自然三下的第四單元是動物大會師,老師以圖片、影片及問題討論,讓學生知道動物的外型構造、運動方式及生活習性各不相同。
2.老師提供動物臉書學習單,請學生選擇一種動物,並利用網路資源、圖書館資源或其他管道查詢動物的外型構造、運動方式及生活習性,將蒐集到的資料寫入動物臉書學習單內。
3.老師將全班作品張貼至黑板,讓同學互相欣賞,並選出最佳作品,進行頒獎。
4.老師播放動物保護宣導影片給全班觀賞,請大家思考影片中所傳達的意思為何?
5.如果我們要愛護動物,我們就必須要懂得愛護動物的方法,請各組提供自己的愛護動物小秘訣,將方法寫在黑板上。
6.播放動物保護宣導短片:忍者貓物語-動物保護小祕笈,提供學生更多的動物保護方法。
7.邀請學生一起為動物保護盡一份心力,製作宣導品。
8.全班一起將106年3月訂為動物保護月,並製作3月份的動物保護月曆,每一位學生負責繪製一張3月的日曆,1號同學負責3/1,2號負責3/2,以此類推。
9.開學後將作品張貼在教室外,以達宣導效果。
成果描述:
1.藉由動物臉書學習單的書寫,讓學生懂得利用身邊的資源去更深入認識動物的特性。
2.當學生認識不同動物的習性大不相同後,再以觀察、發現校園動物及生活周遭的動物等活動,讓學生了解人類的便利生活及大興土木,其實對動物而言不是件好事。
3.播放動物保護宣導短片,學生更知道飼養動物及對待流浪貓、狗的態度,都要十分謹慎及尊重。
4.發揮自身力量,為動物保護盡一份心力,學生們都很認真為自己喜歡的動物繪製日曆,並寫下如何保護動物的方法。
實施心得:
從三年級下學期的動物大會師到四年級的認識水生家族,我們一起分享飼養寵物的甘苦談、體驗養蓋班鬥魚的過程以及正規課程裡的知識,希望從家庭、社區到校園提供學生一種尊重生命的環境。從學生的作品、學生的回答和學生照顧小動物的態度,老師感受到學生對動物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和關心。動物保護的觀念從小做起,在每個學生灑下愛的種子,從被照顧者轉為照顧者的角色就不會卡住,班上的蓋斑鬥魚健康、有活力,因為牠得到全班滿滿的愛及充分的照顧。
學習者心得:
4號:以前我不知道狗狗是不能常吃人類的食物,看了影片,再聽老師的解說,才曉得人類的食物對狗狗而言太鹹、太油,會使牠們生病。
12號:為什麼不能摸摸導盲犬的頭呢?原來是因為會影響導盲犬的工作任務。
25號:餵蓋班鬥魚吃飼料時,看到牠的嘴巴一口就把飼料吞下,覺得好有趣,但老師有說飼料不能餵太多,以免魚吃太撐死掉。
13號:我喜歡貓熊,我想畫貓熊的日曆,提醒大家不要再破壞環境,以免貓熊沒食物可吃了。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