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校園Let's GO,「一」起探險吧!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林詩珮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2024/1/2-2024/3/30
- 參與人數:26
目標:
1.透過校園樹木資訊平台、本校自製的環境教育影片解說與帶領學生實際走訪校園,認識校園植物。
2.帶領一年級學生利用五感探索並了解校園中常見的動植物及環境教育相關設施。
3.能觀察並比較校園植物種類不同之間的差異。
4.結合唐詩〈憫農詩〉,理解作物生長來之不易,培養惜食觀念。
進行方式:
1.並輔以校園樹木資訊平台,讓學生初步了解校園植物的種類多寡與位置,並結合五華國小環境教育影音地圖墊板的影片,觀賞環境教育微電影,進而認識校園植物特性及外觀。
*五華國小環境教育影片網址連結: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Ucg42TB9H3jmFNtJ2oGcnBWHw7ZS3Vk
2.結合生活經驗介紹校園植物及相關環教設施(如溫室、水撲滿、斜屋頂、汲水器等),介紹其特色功用。
3.實際走訪校園,了解校園各處植物名稱、特性。
4.實際體驗汲水器使用方式,說明原理及灌溉方式,並體驗取水方式,宣導水資源得來不易,愛惜水資源之觀念。
5.介紹校內農園植物,連結生活中餐盤上常見的青菜水果,並介紹辛苦照護農園的農園志工,讓學生了解每一株植物都需要人力、時間照護,養成愛惜食物、維護環境的使命感,進而影響周遭的人。
6.延伸學習唐詩〈憫農詩〉,理解作物生長來之不易,應培養珍惜食物的好習慣。
*〈憫農詩〉唐朝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成果描述:
1.學生藉由觀賞五華國小環境教育微電影,與生活經驗連結,進而提升認識校園植物特性及外觀之興趣,並學會用不同方式去觀察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
2.走訪校園及農園後,了解相關設備與農作型態,增進都市地區孩子對於土地的連結,並繪製出認識校園活動中印象最深刻的圖像。
3.在烈日下實際看見校內農園志工照護田園與校園植物,學生更能理解農人辛苦之處。跨領域結合背誦憫農詩,並以詩繪圖,結合古代韻文之美,加深其印象。
實施心得:
對於一年級的都市型學生來說,日常較少接觸大自然,對於農田的認識也大多是藉由圖書、影片等,未有實際體驗、觀察的經驗。
以本校校園植物為主軸的特色影片作為起點,進而規劃本校環境教育的體驗,透過走訪校園觀察,一年級孩子們得以親身體驗,增進對校園環境的理解,看著孩子們課程後餘韻猶存的自行在下課時拿著墊板尋找校園植物,那興致勃勃找尋植物時的閃亮眼神,想必透過此次活動提升了解與觀察生活動植物的興趣。
透過一系列的課程,以校園環境延伸食農教育並結合古代韻文,最終結合美勞創作,跨領域的結合相信對孩子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學習!
學習者心得:
1.原來古時候的田,是利用汲水器抽地下水來澆水的,好神奇啊!汲水器的使用方式真好玩!
2.我們學校原來有這麼多植物,地圖墊板上面的影片內容好多,看完影片就能認識以前不知道的植物呢!下課時我要繼續去找學校地圖裡的其他植物!
3.雨撲滿好大一個,原來是用來存放雨水的!
4.〈憫農詩〉的內容原來是在講述農夫工作的辛苦,之前到農園時正好有志工在照顧農田,太陽好大,真的好辛苦。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