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在地綠特色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實驗、實習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29 覺知人類發展〈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楊秀雯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辦理親子活動
- 參與人數:130
目標:
1.讓學校親子一起認識校園特色植物及昆蟲食草
2.讓社區民眾參與校園特色~香草植物的應用
3.讓學生認識學校的落葉堆肥區並觀察昆蟲的幼蟲,學習愛護生命。
4.親子共同學習校園不同的綠特色,還能增進親子的互動關係。
進行方式:
1.先由外聘的社區講師介紹我們今天上課的內容及流程,再由內聘的學校老師介紹孩子們等會兒要先去做什麼及要書寫的學習單。
2.外聘講師介紹今天要用到的香草植物為「紫蘇」、「洛神」、「蝶豆花」先煮他的湯汁,再來調麵粉、揉麵粉、蒸煮,因為這部分孩子無法參與,因此內聘老師著孩子們去校園找這兩種香草植物。
3.途中經過「光臘樹」,有孩子就發現樹幹上傷痕纍纍,發問之餘就有大孩子會給予解答,孩子們大大小小、一問一答的,真正符合我們學校「花甲孩子樂活趣」的校定課程。
4.來到落葉堆肥熟成區,每個孩子有一把鏟子和水桶,老師提醒孩子,挖的堆肥土要自己能提得動的。我們去幫香草區加土。在挖土的過程中,孩子們自己發現了雞母蟲,一樣大大小小的孩子一起討論一起觀察,看他們都小心翼翼的,因為聽說雞母蟲就是獨角仙的幼蟲,孩子們都太喜歡獨角仙了,所以最後決定把土到在光臘樹附近,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
5.帶孩子們收拾好工具洗好手,家長們也都把香草麻糬蒸煮好、也放涼了。孩子們回到家長身旁,講師開始介紹如何把紅豆餡包進去、如何把包好紅豆餡的麻糬做成雞母蟲。孩子們一看都好興奮,因為他剛才才看到真的雞母蟲,現在卻要動手做可以吃的雞母蟲,講師說明這是由學校香草植物的天然顏色所做的喔!
6.孩子們和家長都很用心的製作,由於剛才孩子自己觀察過,所以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做得非常可愛。也有孩子忍不住當場就要吃了它,真是有趣。
7.由於整個活動反應良好,有些沒報到名的社區家長覺得很可惜,希望學校再開一次課讓他們也能參加,學校考量經費許可下於是再開了第二次課。
成果描述:
1.讓社區家長認識天然具有染色功能的香草植物。
2.讓學生落實學習校定課程,認識昆蟲與植物的關係。
3.親子共同發揮創意將原本傳統的麻糬,變身為不一樣顏色的雞母蟲麻糬。
4.有人直呼好恐怖,有人直呼好可愛,只有孩子們直呼好好吃........
實施心得:
1.此活動一開始介紹完後就由兩位老師分開帶領,這樣的學習成效很好,因為年紀不同,能力不同,都能有所學習。
2.實作的部分,親子再一起參與。因為每組做6隻,孩子可以自己創作也可以跟著家長學習,親子互動關係良好。
3.進行實作之前,也可以請家長在實際幫忙檢查一下孩子的手有沒有確實洗乾淨,能夠保持確實的衛生。
學習者心得:
甲生:紫蘇葉子煮的水做出來的顏色比較像雞母蟲。
乙生:我比較喜歡洛神的粉紅色,旁邊再放一點薄荷的綠葉看起來很漂亮。
甲生:那藍色的是用蝶豆花煮的水去做的喔?
乙生:是啊!很多植物就是天然的染料,根本不用加化學色素。
補充:
應用學校種植的香草植物及特色昆蟲造型去發想與指導在地的家長又可以落實校定課程,或許可以成為未來的在地特色。因為好吃、好玩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