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59
葉片數:6
澆水器:0
主題活動提報

評分項目

3
3
3
3
3

氣候變遷下的臺灣

發表日期:2024-12-13
發表人:鄭懋學

全球氣候變遷
  • 環境議題:全球氣候變遷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E33 認識天氣的溫度、雨量要素與覺察氣候的趨勢及極端氣候的現象
  • 策劃/執行人:鄭懋學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12.08~113.12.14
  • 參與人數:22

目標:

1.了解人類近年來如何破壞自然環境。
2.讓學生認識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的元兇。
3.探究氣候變遷後,對全球環境造成的影響。
4.進一步探討氣候變遷對我們居住的地方-臺灣,所帶來的危害。
5.地球只有一個,和學生討論如何減少碳足跡排放量,避免溫室效應造成環境的破壞。

進行方式:

1.向介紹人類自從工業革命以後,為了發展文明科技而對地球環境的破壞。
2.請學生上網去搜尋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的因素是甚麼,並且發表給其他同學分享。
3.和學生一起討論全球氣候變遷後對地球環境有哪些影響(如溫室效應、海水水平面升高、氣候異常等...)
4.讓學生觀看「燃燒的未來|氣候變遷下台灣該怎麼辦?」後再舉一個實際例子(如 
   莫拉克風災)說明氣候變遷對我們臺灣造成的影響,再討論近年來臺灣發生一些有 
   關氣候引起的天然災害。
5.請學生說出他們可以減緩造成地球氣候變遷的具體做法。

成果描述:

1.經過本課程實施以後,很多學生對地球氣候異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從網路中獲取人類在發展文明中所產生的各種行為或「產物」對地球環境破壞的相關知識。更進一步認知地球氣候異常後,對我們日常生活造成種種的不便甚至引發嚴重的災害。而且目前這些災害並無趨緩現象,尤其最近幾年,正處於快速加劇惡化中。
2.在學生了解了全球氣候變遷對我們居住的地方帶來種種嚴重的災害後,學生們可以加深去討論應付全球氣候異常的確實可行辦法,並逐步篩選適合小學生做的。例如:多走路或多騎腳踏車,少坐機車或汽車,這些都符合小朋友簡單能做到模式。學生進而可以自身來影響家裡的人或朋友,大家一起來節能減碳做環保,讓地球永續經營下去,因為環保不是單一或某個特定團體的事,是要全球人一起來進行才有效果。

實施心得:

人類文明自古發展至今,一直到19世紀工業革命後,利用種種的化石燃料取代了人力、獸力和風力後才有飛快的進步。然而這些行為卻對地球的環境造成莫大的破壞,其中一項就是造成地球的氣候變遷,人類無法回到古代的生活模式,所以必須在考量文明發展及地球環境保護做出全面性的兼顧。以目前現今的太空科技,人類無法移民到其他宇宙中適合生存的星球,在這個條件的考量下,好好保護我們現今所處環境澤是當即要務。可是地球的環境能持續惡化中,所以必須推動大家一起可執行的實際行動,從小就要養成環保觀念並確實實施。學生有了這些觀念後,等他們長大後可以以更進一步行動去為我們的地球更盡一份心力,畢竟地球目前只有一個,萬一被破壞了,以後我們人類要在何處生存?

學習者心得:

經過本課程的學習後,大部分學生對目前全世界面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危害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知道環境保護是地球上每一個人的責任。如果仍舊放任地球環境遭破壞沒有相關對應的措施的話,尤其是年輕一代將會面臨一個無法居住的環境。不少學生紛紛表示,將來成長後會投入更積極的環保作為,甚至研究發展不會破壞地球環境的永續能源,並想辦法恢復地球原本正常的環境。學生亦表示目前可以做的部分則是減少碳的排放量,如少開冷氣或多步行等...,以遏止地球環境的繼續惡化。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貴校將人類文明後所帶來的環境衝擊,用引導方式讓學生了解,並從氣候變遷後對人類所造成的災害去探討解決之道。
    參照聯合國2015年永續發展會議訂定的17項目標中的第13項-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的13-3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知識和能力。在氣候變遷的減險、適應、影響減少與早期預警上,改善教育,提升意識,增進人與機構的能力。強化學生在氣候變遷議題上能有更多的理解與解決方法,有能力去解決當前環境變遷所帶來的災害,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12-1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