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搖地動我不怕
- 環境議題:地震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李俊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05/31、06/07
- 參與人數:11
目標:
1、知道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方法 -- 趴、掩、穩。
2、能找出地震時家中適合躲避的安全角落。
進行方式:
1、地震避難三原則:趴、掩、穩:
(1)教師播放地震影片,提問有沒有經歷過地震,引導學生討論。
(2)配合簡報中情境(康軒四下健體課本p.28~29),共同討論地震發生時的緊急應變措施,以及自我保護的方法。
(3)指導趴下(drop)、 掩護(cover)、穩住(hold on)三步驟。
(4)請學生在教室中找出可用來保護頭部的物品,例如:墊子、書包、手提袋等,接著分組練習。
2、安全角落:
(1)請學生在家繪製家中的室內平面及配置圖,確實標出窗戶及家具的擺放位置。
(2)課堂上教師提問地震發生時可能在家中,讓學生思考家中有哪些適合避震的安全角落(避開易掉落物品、玻璃、窗戶)。
(3)請學生拿出課前繪製的家庭平面圖,利用實物投影機,找出並發表家中的安全角落。
成果描述:
透過地震避難三原則的演練,讓學生學習地震時應該採取的避難姿態,了解地震時應該保持鎮靜不可慌張,等待地震停歇再離開建築物。藉由教師分解動作示範及解說,讓學生了解各個避震姿勢的意義及重點,最終全體學生都能遵照教師指示進行趴掩穩的演練。其次,教師藉由課文中的說明,提示學生在室內避難時應該注意避開易掉落物品、玻璃、窗戶。說明後,以圖例說明,讓學生了解哪些位置是安全角落,再利用實物投影機請學生上台說明自己家中的安全角落。多數學生都能挑選書桌、餐桌及沒有懸掛物的角落作為避震時的安全角落;少部份有困難者(如覺得家中沒有地方符合標準)則由教師協助完成。
實施心得:
本次課程因為時間關係,分為兩節課進行。第一個活動地震避難三原則在練習時部份學生在細節上有錯,如手肘並未觸地;為了整個身體躲進桌子底下,而沒有完成趴掩穩的動作等等。經教師解釋說明調整後,學生都能順利依照口令演練正確動作。第二個活動找尋安全角落,多數學生沒有看過實物投影機,對於自己繪製的平面圖能夠在同學面前呈現,感到十分開心,因此大多數學生都能主動上台發表。
學習者心得:
1、學生甲:學校的桌子很小,整個人塞不進去。
2、學生乙:我家的桌子很大,可以躲五個人。
3、學生丙:我家目前沒有安全的地方,不過整理一下,可以找出一個。
4、學生丁:趴掩穩的動作很簡單,不過很累。
補充:
在尋找安全角落的活動中有個意外插曲,某位學生上台後就開始發呆,詢問下才知道他覺得自己堆滿大小物品的家中沒有安全角落,因此請同學們幫忙想辦法。之後有人提出可以躲在物品比較少的床邊,也得到該生的認同,活動也就此順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