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教育之探索海洋趣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勤玉慈/王昱婷、劉宜潔、羅惠蘭、李玫霖、吳佩玟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小組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11/07
- 參與人數:25
目標:
一、認識海底世界的自然生態環境
二、了解海洋生態的重要性與對環境的影響
三、觀察欣賞各種珍奇魚類的外觀特別之處
四、欣賞到原始自然風貌的海洋生態環境各種海洋生物的生態與習性之生態習性與特色
五、實際近距離觀察海豚、海獅等動物表演,並從表演中認識海豚及海獅的特徵與習性
進行方式:
一、參觀海底世界探索館,約一百公尺長的『海底隧道』,學習海洋生物的知識,館中展示多種台灣沿岸魚類,並著重強調其特有習性。
二、水母觀察區、養殖海水教學專區、章魚花枝家族的分辨區等互動教學,讓學生體驗最佳的生態教室。
三、探索海洋精靈教育館,以海洋哺乳類生態知識為主題的生態展演劇場,近距離觀察海獅的外觀構造、生活習性,並教導如何分辨海獅及海豹的差異處。學習分辨海豚性別、身體構造。
四、學習心得分享。
成果描述:
一、師生可以認識各種海洋生物及海底世界的自然生態環境。
二、學生可以觀察出各個種類的海洋生物,有哪裡不同。
三、學生可以說出海獅及海豚的箇中特別的身體構造及生活習性。
四、學生可以向同學分享自己參觀完這次體驗的心得感想。
實施心得:
一、透過實地觀察探訪,讓只有在圖片或是課本中才看到的海底生物,活生生出現在眼前,實物教學更能讓資源斑及特教班學生更能理解及學習。
二,體驗海底世界的環境與氛圍,學習到我們應該要保持怎麼樣的環境,可以讓這些海洋生物順利的生存下去。
三、活動中,透過與動物的近距離觀察與互動,不僅增加吸引學生的目光,還增添趣味性,能讓學生專注學習有關海洋生物的新知識。
四、藉由各種有趣的體驗,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十分投入。
學習者心得:
一、今天看到好多魚,有的很漂亮,有的看起來很兇。
二、海獅原來這麼大隻,原來他的鰭腳這麼有力,可以把身體撐起來,居然還可以拍手。
三、原來章魚有八隻腳,花枝、軟絲、魷魚、透抽有十隻腳,原本還以為他們都一樣。
四、哇!有好多魚!還有好大隻的鯊魚!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