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輕旅行-學校與社區植物的約會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輔導室 胡珮筠、張道姓、李宛珍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小組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12.08下午2-4點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提供老師有關學校內部與社區周邊的教學資源。
2認識學校珍貴老樹,了解榕樹的根增生現象。
3在地文史故事、傳說與事蹟介紹,以建構在地文史課程。
4土城蝴蝶步道的食草與植栽的介紹。
5認識大安圳、渡船頭,了解地方早期經濟命脈。
進行方式:
1分兩組,自學校綠屋頂出發,沿學校校區與資收區(北門),沿途介紹重要的植栽。
2蝴蝶步道介紹相關食草,
3大安圳與柒伍公,大安圳為之前林家在百接堡興建的水圳,自三峽河分流到媽祖田地區,孕育良田與延續相關生命與農業發展。
成果描述:
1認識校內植栽並錄影1榕樹(會走路的樹) 2蓮霧 3黑板樹 4小葉欖仁 5黑板樹 。
2認識校外社區植栽:1楓香 2茶樹 3五節芒4樹薯 5小花蔓澤蘭-外來種(綠癌) 6羅曼-青斑蝶 食草7雀榕 8 菅芒花 9羊蹄莢10南非葉 11棗子 12高市佛澤蘭 13榆木 -端紅蝶 食草 。
3認識學校附近的重要文史地點:1柒伍公2大安圳3蝴蝶步道4土石流
實施心得:
1可以結合學校編輯的頂埔花草饗宴,搭配進行綠色植物的教學。
2介紹外來種(植栽),對於生態的破壞,以及要如何避免等,納入教學規劃中,同步讓同學認識。
學習者心得:
1一年級王老師:第一次接受到在地文史與植栽的踏查,很新鮮。如果能夠有更多的、系統的資料,可以在教學的時候,進行參考。
2二年級陳老師:認識在地的植物,思考如果帶孩子來,可以介紹那些植栽(富有故事性的),給讓學生可以印象深刻些。
3教務處朱老師:對於解說的影片,如果上字幕之後,上傳到平台,可以給學校老師使用;經年累月下來,還可以豐富在地植栽的素材庫。
4總務處劉老師:沿途拍照,同時會反省,植栽出現在這裡妥適嗎?這樣的話,學校經營與規劃植栽,也要注意到外來種的問題。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