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很高興認識你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呂老師/李老師/江老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11020
- 參與人數:30
目標:
一、能認識校園樹種,了解樹木名稱、生長習性。
二、能知道校園樹木中的原生種與外來種。
三、能了解環境與樹木生長的關係,進而培養愛樹與護樹的精神。
進行方式:
一、利用社團與相關課程帶領孩子認識校園樹木。
二、從樹木掛牌中,認識樹木的基本資料與生長習性。
三、從樹木對環境的關係,讓孩子了解樹木存在的重要性。
四、從學習單中,實踐愛樹的教育意義。
成果描述:
一、身邊唾手可得的資訊,常常被忽略,如果我們能夠留意並運用,可以讓學生行動學習,得到即知即學的效果。
二、愛樹教育應該從小做起,從這次的課程教育發現孩子對校園的樹木是陌生的、新奇的。透過老師的講述,孩子對樹木有進一步的認識,從學習中不只是知識的累積,也是行為的實踐。
三、校園植物是孩子常接觸的對象,透過課程引導,讓孩子了解樹木的生活習性,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樹雖然不語,但非無知。孩子也可以從教育中,理解樹木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進而培養愛樹的精神。
實施心得:
一、樹木掛牌,可以讓孩子了解校園樹木的基本資料,是行動學習的一部份,如果能運用既有的資訊,可以陪養即知即學的學習方法。
二、樹木有其生長環境需求,並非無知無痛,亦非無所選擇,如果環境、氣候、土壤不對,無法好好生長。錯誤的修剪,可能帶給樹木生病、感染及死亡。
三、讓孩子認識校園樹木,可以培養自然知識以及樹木對環境的影響,如果從小培養孩子愛樹精神,則如一顆顆護樹種子,能散播更多的希望,對於環境保護能有更多的行動力。
學習者心得:
一、李生:有些樹幹有一個大洞,昆蟲及螞蟻住在那裡,原來是那棵樹曾經生病 了,老師說如果隨便修樹,沒有處理好樹也會生病,嚴重還會死掉。
二、鄭生:茄冬樹上有寄生一棵鳥巢蕨,老師說可能是鳥類或是風把他的孢子帶到這
裡,真特別,原來有些植物可以寄生在其他樹上。
三、廖生:前幾天很多地方發生土石流,除了大雨和地震關係外,山坡地被破壞也是
原因,所以我們要種樹、愛樹、護樹,讓樹根抓緊土壤,減少天然災害。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