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在發生……
- 環境議題:地震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江佩如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40403-2024026
- 參與人數:42
目標:
403大地震是孩子第一次遇到的大地震,無論是在規模、震度或因地震所帶來的衝擊和災害;再加上因為劇烈的主震以及接連不斷的餘震,造成部分孩子心理上的恐慌,因此利用震後一連串的活動,希望可以安撫孩子的心,並藉此更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地震來之前、後有所準備。
進行方式:
1.403地震後,和孩子討論地震發生的原因以及地震特報上的相關知識,如芮氏規模?震度?震央?地震深度。
2.藉由班級群組,於403地震當天,傳給一封給家長的一封信,告知地震當下學校的處理方式,孩子的身、心狀況,以及後續如何陪伴孩子面對持續不斷的餘震
3.透過讀報的進行,讓孩子透過閱讀和403地震相關的報導,完成學習單--『震』〉在發生。除了知悉相關報導,學會閱讀中央氣象局所發布的《地震報告》外;也藉由「情緒卡」了解這段時間孩子面對地震的心情。最後並和家人討論急難救助包的準備內容。
成果描述:
透過閱讀中央氣象局的地震報告,孩子了解到一份地震報告原來有這麼多專有名詞,感到十分的好奇和驚訝。面對不斷發生的餘震,也因為對地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孩子們顯得更謹慎但沒有一開始的驚慌。
此外,透過閱讀國語日報的新聞閱讀,讓不是在災區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地震所帶來的破壞和災情,進而學會關懷災區的所有人事物。
最後,也透過和家人討論急難救助包的活動,家裡有確實準備急難救助包的孩子增加了。
實施心得:
403地震的當下,因為正值打掃時間,有的孩子在教室,有的孩子在外掃區的廁所。所以當地震發生時,部分的孩子是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經歷了第一次如此大的地震。所以雖然孩子們已經五年級了,仍有孩子被嚇哭,也有孩子因擔心家人或自己的物品(如積木公仔會倒塌毀損)而感到焦慮。
而透過一連串的討論、閱讀、分享,孩子們對於地震,一樣畏懼,但心中的恐懼得以抒發,我想這是我最樂見和欣慰的。
學習者心得:
※o琪:看到地震的報導,我才知道原來太魯閣的災情這麼嚴重。地震的前三天,我們全家才剛從太魯閣玩回來,真的不敢想像,如果我們多待幾天,那會變成什麼樣子啊!
※o帆:403地震真的是太可怕了,當天的我嚇到連護身符都拿出來放在桌上。
※o之:媽媽有跟我分享她經歷921地震的經驗。
※o芯:我們全家討論過後,決定了急難救助包的內容,希望都不會用到才好。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