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染初體驗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39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鼓勵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策劃/執行人:劉慧賢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1.10.
- 參與人數:26
目標:
1.了解天然染料對大自然的益處。
2.能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學生能使用客家語文基本聽、說、讀、寫的能力,並能運用客家語文進行日常生
活的表達。
4.透過藝術創作,感覺自己與別人、自己與自然及環境間的相互關連。
進行方式:
1. 透過簡報介紹客家藍布衫、藍染的智慧,以及生活中可以做為自然染料的植物。
2. 課程中融入簡單的客語教學(採用協同教學模式),學生在課程中練習藍染相關的
客家語用詞。
3. 介紹藍染步驟並教導多種紮布染方法。
4. 課程中學生實作紮布法,並體驗完成自己的藍染作品。
5. 完成藍染學習單。
6. 下學期運動會時將完成的作品當作圍脖使用。
成果描述:
一、透過藍染課程,讓學生了解客家藍染的歷史、藍衫的特色、藍染的製作原料及
方式,以及天然染料對大自然的好處。
二、教學活動設計:第一節課由教師解說藍染的由來、原料、方式,第二節課開始
實作,學生先將上週綁紮好的染布以清水充分浸溼、按摩、脫水,分組輪流將
染布放入藍染液浸染、攪拌,使染液滲入並等待上色,之後取出染布脫水、漂
洗、脫水並晒乾,學生在課程中體驗藍染樂趣,並利用等待上色時間,聽老師
補充課程說明,完成此次學習單,課程中學生邊製藍染,邊學習客語,教師在
課程中不斷複習客語用語,讓學生學會簡單的客語。
三、學生學習現況: 因紮染的方式有許多,學生未紮染過棉布,需要花較多時間在
指導綁橡皮筋及摺疊棉布的方法。
四、教學瓶頸:藍染的植物有許多,因教師藍染經驗不同,需上網查證各種植物染
後的顏色及染色效果。
五、學習單已依據備課教師建議,將第一、二大題已改為具知識性及與藍染操作過
程中的題目。
實施心得:
藍染是一門有趣的課程,客家藍衫是先民的智慧,是環保有善自然的做法,課程中除了瞭解生活周遭許多天然植物可以作為染劑外,也知道了各式的染布方式。此次課程是以簡單的橡皮筋綁棉布的紮染法,棉布的摺疊方式稍有不同,做出的染布也千變萬化,即使是雲染,也讓學生覺得咋咋稱奇,透過紫云老師的分享,
我們也可多嘗試各種植物葉片或花染出的效果,受益匪淺。
學習者心得:
1. 經過老師的解說,才知道原來榕樹的葉子也可以作為藍染的原料,只是因步驟繁
複,需花費許多時間現代人較少使用。
2. 我們生活周遭有許多自然的染料,火龍果、咖啡、咖哩等,竟然洋蔥皮也可以作
為染料,真讓人吃驚,這次染出的作品花紋都不太一樣,很有趣。
3. 老師說要將藍染作品留到下學期運動會時使用,好期待。
4. 脫水的過程使用手動脫水很有趣,我的作品是雲染紮法,和同學雲染的作品看起
來仍是不太相同的。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