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84
葉片數:1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1
1
1
1

珊瑚知識家

發表日期:2024-08-02
發表人:milk

海岸海洋海島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賴欣怡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5-113/6
  • 參與人數:120

目標:

1.能說出珊瑚的種類。
2.能認識台灣海域珊瑚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及棲地分布。
3.能透過認識台灣海域的珊瑚生長環境,引發學生對海洋環境的關懷。
4.能透過影片欣賞,了解保育珊瑚的重要性、培養愛護海洋環境的情操。
5.能透過自主查找資料,了解珊瑚資訊,分辨不同珊瑚的異同之處。
6.能透過檢視珊瑚的生活環境,了解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水溫度上升對珊瑚的危害,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進行方式:

1.透過影片欣賞珊瑚,引起學習動機。
2.讓學生查找資料、蒐集整理,並上台介紹珊瑚,包括:
(1)珊瑚是一種"動物"。
(2)"珊瑚蟲"是珊瑚最小的個體單位,大部分在野外看到的珊瑚都是由珊瑚蟲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群體珊瑚";但也有單獨生活的珊瑚蟲,稱為"單體珊瑚"。
(3)"珊瑚蟲"的構造包括:觸手、嘴巴、消化腔及骨頭。
(4)石珊瑚所分泌的碳酸鈣骨骼,在經年累月下形成珊瑚礁。
3.教師適時加以統整、補充學生報告內容,讓學生對珊瑚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
4.教師將焦點聚焦在台灣周遭海域的珊瑚種類及特徵,介紹其異同之處。
5.教師以去年澎湖七美海域的珊瑚產卵切入介紹,讓學生了解珊瑚的生殖方式可以分為有性生殖及無性生殖兩大類,珊瑚同時具有有性和無性生殖能力。有性生殖通常具有季節性,春天(三~五月)是臺灣海域周邊珊瑚繁殖季;而無性生殖方式則能迅速增加珊瑚蟲數量,使群體快速擴大。
6.介紹珊瑚的好朋友-蟲黃藻。
7.認識珊瑚白化與死亡的原因及過程-以2020年台灣40年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事件為例。
8.藉由影片,讓學生了解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水溫度上升是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育珊瑚,需要從生活中做起。

成果描述:

1.透過此一課程讓學生對珊瑚的種類、構造及生活環境有更深層的認識。
2.透過自主學習查找珊瑚資料,能更加深入瞭解臺灣周遭海域的珊瑚資訊,增強學生對珊瑚保育及愛護海域環境的關懷之情及意識,更讓海洋保育意識向下扎根,引發其愛護海洋環境及誠信的重要性。
3.透過影片內容,了解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水溫度上升,以及海洋環境汙染對珊瑚造成的衝擊及影響,讓學生能更加重視海洋保育觀念。

實施心得:

1.經過課堂上系統性的學習,學生對於台灣海域的珊瑚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
2.透過課堂學習,成功引起學生對於愛護海洋生態及環境的重視,且對珊瑚的種類、構造及生活習性更加了解。
3.了解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水溫度上升,會使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且面臨死亡。

學習者心得:

1.珊瑚保育問題的確值得我們關注,我以後也要佇立於環境保育,為我們的夥伴盡一份心力。
2.學習到有關珊瑚的知識,收穫很多。
3.我覺得珊瑚白化的話,我們再也看不見了,願珊瑚不要白化。

補充:

教師亦可以用珊瑚面臨的困境作為教學內容的延伸,讓學生察覺人類活動會對珊瑚產卵及其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及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及環境汙染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及嚴重性。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辛苦老師的填報,本篇填報內容主要為認識珊瑚,與本次主題填報氣候行動較無直接關聯性,請老師修改填報主題,以利審核委員審核。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8-05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現代的學生處於資訊爆炸的世代,非常多資訊都來自於網路,在知識層面的獲得的確可以打破地域的藩籬,卻也於實際的環境接觸有著莫大的距離,未來建議老師可以規劃自主學習戶外環境教育,讓原本文本的認知延伸到實際場域學習的行動力,讓知識與能力互相結合,作為環境教育的實際評量,相信也是學生學習階段最重要的記憶。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8-06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