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47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2
2

潺潺流水話蘭陽-走訪蘭陽溪

發表日期:2023-04-27
發表人:張巧吟

河川湖泊濕地
  • 環境議題:河川湖泊濕地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張O喻老師、李O修老師、施O男老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年1月至112年4月
  • 參與人數:55

目標:

1.探訪蘭陽溪畔人文設施和蘭陽溪畔風景特色。
2.調查蘭陽溪畔的生態資源(濕地狀況、鳥類資源)。
3.探討蘭陽溪的生態變遷與人為影響的關係流。並進行分組報告。

進行方式:

1.跨領域共備:
為達成課程蘊含的學習內容及學習表現,教師群備課時討論本單元可與語文領域、自然領域及綜合領域進行跨領域共備,學生透過跨領域統整學習,在歷程中老師經由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分組、閱讀及整理資料、報告設計撰寫並發表,可培養學生具備檢索、整理、報告的能力。
2.學習任務:
教學群規劃讓學生實地踏查時,也要採訪在蘭陽溪河床上工作的人,透過訪談稿事先擬題,從在這片土地上工作的居民口中,了解蘭陽溪河床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等。此外,本課程學習任務如下: 
1.學習任務一:古往今來
2.學習任務二:蘭陽溪自然生態調查
3.學習任務三:蘭陽溪環境保護
4.學習任務四:蘭陽溪旅遊景點

成果描述:

本次課程實施有達到當初預設的課程目標,在進行實際探訪之前,讓學生先進行分組的活動,透過網路的搜尋了解蘭陽溪的歷史以及生態,並且讓學生事先設計採訪的題目,讓學生對於蘭陽溪有一定的認識。之後實際帶領學生前往蘭陽溪畔,進行觀察以及體驗,經由現場的觀察和體驗讓學生可以將網路上所學到的歷史和實際做結合,加深學生對於蘭陽溪的認識。
接著學生化為小小記者,對於在蘭陽溪畔進行耕作的農民進行採訪,詢問農民為什麼在蘭陽溪畔進行耕作,以及栽種了那些農作物等問題,加深學生對於蘭陽溪的經濟認識。最後回到學校之後,讓學生進行分享以及報告,透過報告的過程,可以發現學生經由實際探訪後,加深了對於蘭陽溪的認識。

實施心得:

在進行課程之前學年的老師以及相關課程老師們,有一起進行了共備會議,在共備會議中也針對了課程的學習任務進行了討論,在課程實施之前有擔心,學生在進行採訪等活動時會有些困難,還好實際到現場之後,學生都能夠順利地進行採訪的活動。
此外在進行課程之前,也有事先到現場進行場勘,發現學生行走的路線,大致上沒有問題,不過一定得經過一個大路口,而這個路口的大卡車非常得多,並且綠燈的秒數不長,因此有請學校行政多支援2名人力到場協助交通管制,不過當天實際進行課程時,發現經過那個路口時,還是有些危險因為當天是上午時段前往蘭陽溪畔,所以大卡車的數量比事前場勘時的數量還多,因此下次再進行這個課程時,可以再思考是否有其他路線可以行走。

學習者心得:

參與本次課程的學生反應都很熱烈,尤其在步行到蘭陽溪的過程及農民採訪的部分,更是讓孩子津津樂道。步行到蘭陽溪除了能認識附近地景、人文及行政區域,還可以知道同學的家在哪個方位,就學習的角度來看,屬於意料外的學習,例如:有同學就表示「原來OO同學家離蘭陽溪這麼近,周圍還被農田包圍」、「我家離OO同學家大約200公尺」、「我家比較遠,在壯圍的新南...」;到了蘭陽溪畔,學生分組在進行了農民的採訪後,隔天的日記內容幾乎都是訪問農民的種種過程,例如:「老爺爺有六十年的時間都在蘭陽溪耕種,真不可思議!」、「原來每個季節要種的菜都不一樣...」、「哈哈,沒想到在這裡遇到里長,他也是農夫呢!」一連串的新奇與驚訝,使學習者如同海綿般大量吸收課本以外的知識。總體而言,透過實際的踏察,學習者能更加印證在課堂上蒐集的資料,進而產生愛鄉土,愛自然的情懷。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很完整的教學課程,親身體驗與觀察最容易讓學生印象深刻。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4-28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