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家
- 環境議題:環境藝術
- 執行方法:專題研究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6 認識台灣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
- 策劃/執行人:林錚虹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3.5.19~6.2
- 參與人數:14
目標:
1.透過視覺元素,將玉米進行藝術創作。
2.從新聞「八仙塵暴」事件的省思,提供個人的觀點和意見。
3.能覺察玉米加工品對環境、社會所帶來的益處與危機。
進行方式:
1. 玉米鬚創作【具體作品】
2.粉塵的探討:
(1)玉米粉的製作與運用
請學生上網查詢有關玉米粉如何製作形成,發表查到的資料分享。
【有知識應用】【分享表達】
(2)八仙塵爆議題探討
請學生觀看有關--「八仙粉塵新聞」影片後,進行發表分享。
【省思活動】【分享表達】
(3)玉米粉染色
請學生觀看影片後,來製作玉米粉染色。
【具體作品】
(4)Color Run
請學生觀看影片後,再將上次所製作完成的玉米粉染色,試著塗膜在身上。
【體驗活動】
成果描述:
1.利用上次去摘玉米筍時,把玉米鬚留一些下來當教材,經由太陽曬乾,這部份孩子有責任心,把玉米鬚照顧的很好。缺點就是在創作時候,大家都把玉米鬚設定為”頭髮”,所以創作稍嫌沒有創意。
2.在發表八仙塵爆時,孩子很投入在討論當中,看著發生時的照片,傷者的復建之路,孩子心裡都很有感觸。
3.在自玉米粉的時候,孩子較沒有耐心,加水直接加太多,沒有少許少許的加,所以只有二個同學成功做成玉米粉。
實施心得:
1.看到孩子的玉米鬚創作,孩子的圖很豐富,很快就可以完成了,也很有創意。但創意之餘太過於侷限,這是很可惜的地方,我們也有探討過了,孩子才豁然開朗,原來也可以當成掃把、衣裙...等等。
2.在做玉米粉時,孩子太過興奮,只想要快點完成,所以一次加了好多的水,就糊掉了,比較謹慎的同學,一步一步慢來,所以完成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個性。
學習者心得:
1.孩子說他們還想再創做一次不同樣貌的作品,可惜時間不足,只能自行在家創作囉!
2.孩子看到粉色玉米粉完成了,很開心,直說要灑在同學的身上。
補充:
要做彩色玉米粉,食品行的老闆說,其它食用色素一次都要買一大罐,而且又很貴,不符合成本考量,所以我們只能用紅色的,做粉圓的食用紅色色素來完成,這是最可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