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稻的家
- 環境議題:農村生態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林錚虹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3.9.29~10.27
- 參與人數:13
目標:
1.經由聆聽歌曲,提升學習興趣,參與發表。
2.從日常生活環境中觀察稻米生長的情況,進而察覺稻米生長所需之條件
3.感受科技與資訊的重要性,並透過日常觀察家鄉種植稻米的自然環境特色,認識臺灣的五大主要產稻米的地方。
進行方式:
第一、二節
1.周杰倫 稻香 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vheRXCA8SA
2.MV(第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VAQbnpCHg
3說出農村的特徵。
4.上網找一張圖片,讓你最有感的農村照片。
第三節
1.實地踏查稻田---認識稻米的生長環境。
第四節
1.經過上次踏查後,你發現了什麼?
第五節
1.有關稻米的畫作?
第六節
1.上網找出稻米所需生長條件、種植地點。
第七節
1.認識米倉及認識臺灣的五大主要產稻米的地方。
成果描述:
1.孩子能夠更進一步的認識自己的家鄉,也發現在好像有很多的歌曲和畫作都會以稻子為背景而寫歌或變成畫作。
2.到稻田裡面數稻穗時,突然發現原來碗裡面的稻米是需要那麼多的稻穗才能變成一碗飯。
3.知道農業的沒落,但也有孩子說以後仍然會接收家中的田地,留在家鄉當農夫。
實施心得:
1.當第一次看MV的時候,孩子是不專心的,因為先給主題,所以只是很隨意的聽歌,當我給主題題,孩子才認識的找尋在MV裡面,老師要的東西哪兒。
2.讓孩子找尋畫作,可以利用畫作知道當時候的文化背景是什麼。例如:拾穗。
3.實地踏查之後,孩子對稻子更加有感,摸一摸、聞一聞、數一數稻穗,更加知道要珍惜食物。
4.最後講到米倉,孩子了解到現今農業社會的沒落,很多的米倉早已變更做其它用途。
學習者心得:
孩子:一個稻穗有將近97顆米,那我中午吃的飯一碗需要多少個稻穗呢?
師:那請你中午吃飯前,先數一數囉!
孩子(認真數):我大概7或8個稻穗耶!那我不能浪費食物。
師:嗯!你終於了解到農夫的辛苦了。
補充:
孩子分不清楚稻子種下去和收成的季節,只知道好像又有稻草捲可以爬可以玩了(每年都會帶孩子去爬稻草捲),經過這一單元的教導後,孩子對於稻米的生長有了初步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