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水之環教宣導
- 環境議題:節水教育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2 培養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 策劃/執行人:陳麗娜/林雪尾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0307兩堂課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學生能了解淡水在全球的比例進而了解水資源的可貴。
2.學生能了解台灣缺水危機的主要原因。
3.學生能認識水足跡的意義。
4.學生能了解節約用水的重要與省水方法。
5.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態度並鼓勵學生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進行方式:
1.透過影片欣賞與簡報講解世界各地缺水情形與取水困難。
2.透過一公升的水和請同學上台倒水於量杯中的對比示範,說明人類可使用的水占全球的比例。
3.簡報說明台灣用水的流程與台灣缺水的主要原因。
4.透過影片與簡報讓學生認識水足跡的意義。
5.透過影片認識省水的重要性與方式。
6.師生討論如何在生活中進行省水大作戰。
7.進行體驗活動:讓學生討論日常最需要用水的五大行為,給予十桶水分配,透過抽籤複習限水原因並讓學生取捨水的分配,活動結束後,讓學生分享限水時如何判斷哪些項目優先不用的原因與沒水的心情。
8.回家撰寫活動心得並於課堂分享。
成果描述:
學生透過宣導清楚了解我們能用的水佔地球比例少之又少,而且台灣缺水地區之一,缺水危機的原因能提高學生對用水的警覺心。水足跡對對孩子是一種新的概念,透過產品的水足跡的意義,讓孩子對於省水的觀念又有更進一步的做法,期待孩子將習得的省水方式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實施心得:
感謝學校接洽荒野協會到校進行環境教育宣導,講師透過操作.提問發表.影片欣賞與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重要,並讓身處台灣的孩子對於節約用水多一分警覺心與立刻行動的責任。在宣導完後的課堂討論中,首先提醒孩子目前台南的水庫已低於20%的儲水量,若再不將節約用水付諸行動,我們必須面臨限水的困境。而告知學生在體驗活動中發表家中沒有就去外面買的天真想法是不可行的,因為缺水的影響是全面性的,有可能造成游泳池的停止開放,店家暫時停業等,希望學生有水必思無水之苦,落實節約用水才能避免限水危機。
學習者心得:
1.地球的可用水真少,現在還有些地區必須花很多時間去取水真可憐,我們用水很方便,應該要懂得珍惜。
2.第一次聽到水足跡覺得很特別,原來要節約用水也可以從水足跡少的產品優先選擇。
3.平時老師常常提醒要我們節約用水,今天聽完宣導真的覺得只要每個人都能養成隨手關緊水龍頭,盆浴改淋浴等省水的好習慣,其實節約用水一點也不難。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