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4
葉片數:1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1
1
1
1

水源染坊開張啦!

發表日期:2023-11-28
發表人:莊睿郁

認識校園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莊睿郁
  • 動機: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1.10.21-112.11.17
  • 參與人數:86

目標:

1.認識可以用來染布的校園植物。
2.利用植物染製作各式實用的物品。

進行方式:

事先準備:
1.教師要先調查學校有哪些可以進行植物染的植物,並調查其染出來的顏色、使用媒染劑的種類,及進行媒染的方式(前媒染、中媒染、後媒染)。
2.染出來的布可以製作成各式物品,若是需要縫紉的成品,老師要先打好版並實作至少一次,除了可讓學生先看到成品之外,在教學時更能掌握細節及應注意的地方。

實際操作:
1.教師利用ppt介紹什麼是植物染,以及植物染的流程。以「後媒染」為例,流程如下:蒐集染材➔熬煮染液➔過濾染液➔煮染➔媒染➔二次煮染。
2.介紹該次自然染所使用的植物及位於校園的位置,與學生共同蒐集染材,並指導如何處理染材(洗淨、切碎、折斷)。
3.熬煮染材的同時,指導學生利用「綁染」的方式處理胚布。所使用的工具有橡皮筋、壓舌板、小石頭、棉線……等。
4.染好的布製作成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會使用到的物品:枕頭、置物架、抱枕、坐墊。

成果描述:

1.進行植物染時,學生都很期待染出來的色彩及呈現的圖案,每每都會在拆掉橡皮筋、壓舌板時,發出驚嘆的聲音:「哇!超美的啦!」、「這圖案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呢!」。
2.將染好布做成各式校園生活能用到的東西:做好的抱枕在午休時就能使用了;本來教室裡硬梆梆的木頭椅子,有了坐墊之後,坐起來更舒服了。學生們幾乎天天使用這些染布製品,感覺得出來大家都好喜歡。
3.認識校園植物的方式有很多,利用染布的方式來認識校園植物真的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不僅僅知道植物的名稱,還有它在熬煮時的氣味、染液的顏色。甚至在準備染材時,學生會更進一步認識木材的質感,這是一般單純介紹植物外觀時無法感受到的!

實施心得:

1.老師要進行的先備工作真的很多……。布料去漿、蒐集染材(30分鐘)、熬煮染液(1小時)、煮染(1小時)、嘗試不同的媒染劑(30-45分鐘)……等,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切記,老師一定要自己先試作過!
2.在煮染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直攪拌,布料很容易出現染斑或染色不均的現象。
3.同一種染材,因為媒染劑的不同,就會染出截然不同的顏色。例如使用茄苳染布,若使用明礬媒染,會呈現淺棕色;若使用醋酸鐵,則會呈現淺灰色。非常有趣!
4.本校的校本課程是木工與植物,置物架的木框讓學生自己鋸、自己釘,是非常成功的異質創作。
5.自從開始染布之後,就會一直翻閱、上網搜尋相關資料,發現校園裡有非常多可以作為染材的植物,大部分的植物染出來的顏色都是棕色(梅樹、李樹、櫻花樹、番石榴),而福木染出十分鮮豔的黃色,就成了第一個嘗試的對象,染完之後大受師生好評,本來只想染一次,結果就走上了「開染坊」這條不歸路。
6.媒染劑除了可以購買成品之外,也可以自己製作。在試作時嘗試了自製醋酸鐵(把鐵釘泡在白醋裡,取上方的澄清液)、草木灰(學校有烤窯,可以燃燒枯木),得到的效果都不錯。

學習者心得:

潘生:「我現在用的筆袋是我自己染的布,也是自己親手縫的,雖然花了好多時間(九節課),但真的很值得!」
陳生:「我好喜歡煮染液時的味道,好像青草茶。」
康生:「哇!沒想到我亂綁的布,竟然會染出這麼漂亮的圖案,真的好有趣喔!」
高生:「這是我第一次做植物染,我會好好珍惜做出來的成品,我也會每天用它。」
更多的聲音是:「老師,下次我們要染什麼植物?」

補充:

本校校園植物染出來的顏色:
1.福木:亮黃(明礬,後媒染)
2.九芎:灰紫(醋鐵鐵,後媒染)
3.茄苳:淺棕(明礬,後媒染)
4.榕樹:粉橘(石灰,前、後媒染)
5.月橘:淺綠(明礬,後媒染)。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環境教育根本在養成生活的習慣與態度,人類的生活習慣會影響周遭生物的生活,透過實作,提高學生們對環境的認知,同時也提升環境教育教學的廣度及深度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11-30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