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40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3
3

隘門小旅人之南寮聚落行腳—探索南寮聚落的常民文化

發表日期:2015-10-16
發表人:許自由

  • 提報分類表:戶外教學/解說
  • 策劃/執行人:許自由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2015.09.25
  • 參與人數:160

目標:

一、強化教師以澎湖島嶼、聚落之歷史文化、自然景觀、海洋生態之數位學習內容及教學活動設計,增進學生環境教育智能,充實戶外教育活動的內涵。
二、結合各領域教學,將學習主題融入戶外探索活動之中,並透過學童實際探訪澎湖南寮聚落,讓學童了解聚落的常民文化態,以提升學生鄉土文化之學習成效。
三、透過小隊家族模式的自主學習,提升學童解決問題的能力、統御領導的才能、團隊合作的精神,並增進學童彼此間的情誼。
四、透過聚落團體活動,提升學生對土地的情感、多元文化的知能、社會服務、關懷弱勢的情懷。

進行方式:

1.大步向前—從隘門到南寮大健行
從學校到南寮大約6~7公里,戶外教育活動由學校出發,先以步行方式建走至南寮聚落,再進行探索活動,活動完成後再搭車返回學校,這健行活動恰可以做為體能上的訓練與挑戰。
2.聚落之美-探訪南寮聚落的古厝
南寮是澎湖發展較早的聚落,在村民的努力下,聚落內仍然保有值得一觀的古厝,透過走訪這些傳統古厝,讓學生了解古厝之美以及那個年代的故事。
3.人與人的對話-學習如何與居民聊天
如同澎湖所有聚落一樣,南寮聚落也有著人口外流、老年化的情形,未來學生也必須面對與年長者的相處課題,透過學習與聚落的阿公、阿嬤交談,除能給予老人家慰藉外,更可以讓學童學習如何與年長者相處。
4.聚落的信仰-了解聚落居民的心靈
南寮曾是奎壁澳三年一期聯合迎王活動的澳兄,其聚落信仰特色自不在話下,在加上澎湖聚落的五營信仰在此更是十分特殊,學童在聚落中探訪,更能豐富學童的人文素養。
5.影像紀實—捕捉剎那的那一刻
攝影可說是目前最簡易的記錄方式,透過鏡頭,往往可以勝過千言萬語;透過錄影,更能留下不同於平面的動態紀錄,這是屬於旅人級戶外教育活動的成果展現方式之ㄧ。
6.畫&話我家鄉—以作畫、文字記錄感動
雖然攝錄影是最方面的記錄方式,但內心的感動如何被記錄,透過畫圖與文字書寫,能夠呈現不同的感動,這也是屬於旅人級戶外教育活動的成果展現方式之ㄧ。
7.體驗活動
南寮是典型的傳統聚落,目前在村民們與一些社造伙伴的協助,共同努力回復往日農村生活場景,透過利用廢耕地的再種植、閒置空間的再利用、古厝的修整等,以重現早期農村場景,並提供參觀民眾的體驗。而我們也將以傳統種植的地瓜收成、菜宅植栽作物防風屏編制、牛屎餅薪材製作、婦女之蒙面頭巾綁法等為體驗項目,讓學生重溫澎湖傳統聚落生活的點滴。

成果描述:

1.完成學習社區地圖探索
2.完成學習手冊任務
3.完成學校到南寮6公里步行的體能挑戰
4.讓學生實地、充分了解南寮村的人文歷史
5.體驗農村生活

實施心得:

1.全校性的校外教學活動,課程、安全、趣味等都需要納入考量,這是需要全體教師團隊的投入。
2.以具落為探索場域對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是相當有效的。
3.學生對於體驗活動最是充滿興趣,對於牛糞完全不害怕、完全的投入體驗活動。
4.透過探索活動,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在地文化。
5.透過體驗活動,學生可以感受農村的生活,更能發揮同理心。

學習者心得:

1.學生對校外教學地點、學習內容都十分喜歡。
2.學生最感到有收穫的是探索活動與各種體驗活動
3.學生覺得最有收穫的內容是可以了解南寮村文化與生活
4.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下午的體驗活動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很豐富的校外教學安排,配合健行活動達到減少交通車輛在油品的損耗及排放廢氣的量,豐富的校外教學學習內容也可以讓很多學生受到很大的鼓舞。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5-10-2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