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堰─魚梯與洄游的水生動物
- 環境議題:動物保護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郭麗娟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跨校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配合課程,2節80分
- 參與人數:100
目標:
1.透過XR共播系統,實施跨校遠距教學。
2.今年九月剛完工的碧潭堰,其右側建造了一條魚梯,可讓魚兒溯溪,是不可多得教材,因此設計此課程,讓學生能從中觀察魚梯的構造以及水中動物如何通過魚梯,另可透過此課程了解在地的水中生物,讓學生更能清楚了解各種水生動物有哪些構造及其運動方式以適應水中環境。
進行方式:
★主播端★課程開始
教師於直播端中開場介紹主播端所在的位置位於新店溪上的碧潭堰。
1.觀賞碧潭堰修建完成時的新聞,了解碧潭堰和魚梯的功能。
2.學生利用平板google查詢問題,將答案寫在學習單上。
★收播端★老師指導學生上網找資料及寫學習單。
★主播端★
3.老師講解答案。
4.學生推論碧潭堰的魚梯是屬於哪一種魚梯呢?續請學生上網尋找新店溪有哪些魚類會溯溪?
★收播端★老師指導學生上網找資料及學填學習單。
~第一節結束~
★主播端★
5.解說第五題的答案。
6.學生進入youtube頻道,尋找關鍵字:碧潭堰魚道直播。也請收播端的老師協助指導學生,觀察時間3分鐘。
★收播端★老師指導學生上網
★主播端★
6.學生查找,除了魚兒會溯溪,還有哪些水生動物也會溯溪呢?想一想這些會溯溪的水生動物要如何通過碧潭堰呢?
★收播端★老師指導學生上網找資料及學學習單。
★主播端★
7.解說毛蟹和蝦子主要的運動方式都是利用步足來運動的,其最主要的運動方是爬行。而毛蟹很可能就是利用步足爬行來越過碧潭堰的。觀賞影片(生態有影|新店溪出現成群毛蟹|#島在現場 短片系列|公視我們的島)
8.學生以quizizz的app進行小測驗,
★收播端★老師指導學生進入quizizz的app進行測驗。
★主播端★
9.作答完畢,講解答案。
★收播端★
老師結論收尾。
~第二節課結束~
成果描述:
1.透過虛擬攝影棚的方式,結合youtube頻道,讓不同地區的學校,在同一個時段,能共學同一堂課。
2.透過遠距教學的模式,能分享不同地區特有的人文環境,宣傳家鄉特色及保育的重要性。
3.觀察水生動物,對其運動的外部結構進行探究,並認識水中動物的運動方式與運動構造,如0游泳、爬行等。從而認識水生動物適應環境方法。
實施心得:
1.這類特殊的上課的方式,在課前備課選材及設計活動部分,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包含和各校實施班級的溝通配合。教師本身對新式科技應用在課程上,也需具有一定的素養及適應。
2.由於是跨校,動員的人力及資源不在話下。雖然辛苦,但科技的力量可以讓知識的傳播更廣闊,學生的課堂風景更是多元。
3.以線上app(quizizz),及時掌握不同學校學生學習的狀況,也更能確認這樣的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影響及成效,做為日後類似教學的修正及反思。
學習者心得:
一、教學模式:
1.看到youtube頻道上老師即時上課覺得很有趣,但螢幕看久了眼睛會酸。
2.我喜歡用quizizz來知道目前我和其他人比賽的結果,也讓我知道這一堂課我學習的成續好不好。
3.老師安排的活動很多,需要很專心完成。
二、碧潭堰:
●問題:如果你是毛蟹,關於碧潭堰的建造,你想說什麼?
1.我希望可以直接做一個平臺給我們走,不然繩子太細了,容易掉下去。
2.我想跟工作人員說謝謝,因為終於可以回家了!
3.我不快樂,還要爬繩子真麻煩,它限制了我們回家的路,影響生存!
4.有東西擋住我回家的路,還好上面有一條繩子可以讓我回家。
5.我想說謝謝,人們為我們蟹類搭建一座小橋,讓我們可以順利回到上游產卵。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