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9
葉片數:2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3
2
2
2
3

海洋教育體驗課程—淨街行動

發表日期:2024-11-09
發表人:阿乾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學習服務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梗枋國小/宜蘭縣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海邊的接力賽工作室
  • 動機: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3.04.10
  • 參與人數:25

目標:

1.透過淨街(淨灘)活動,讓學生體認人類生活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2.透過淨街(淨灘)結果,讓學生理解社區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
3.透過整體活動,引導學生反思如何減少環境中被隨意棄置的廢棄物。

進行方式:

講師海邊的接力賽工作室江老師再次到校,
1.先在室內跟學生說明淨街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安全優先。
2.並說明今日要淨街的範圍。
3.接著分配組別與任務,希望學生能夠在淨街過程一邊紀錄所撿到的垃圾內容。
4.接著出發步行前往社區,走到梗枋溪口鄰接的路邊,分組撿拾垃圾。
5.垃圾分成可回收與無法回收的物品,並針對各類物品進行檢視紀錄。
6.最後由講師開車載回請清潔隊處理,上車前還進行秤重統計。
7.之後回到學校,分組分享今日紀錄的結果,並分享心得。

成果描述:

學生在過程中極為投入,多數學生之前有參與過淨灘的經驗,今日則改為淨街,意義上則希望能從源頭做起,也讓學生實際體驗,原來有那麼多的垃圾在社區生活中,我們能夠做的真的還有很多。另外學生在統計過程中發現,飲料杯、吸管與塑膠袋等最多,這也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物品,學生在分享感想時也紛紛表示出乎意料,也為環境遭受這樣的對待感到可惜。

實施心得:

本次活動與前一次海洋廢棄物創作-永生花課程是同一系列活動,原定是先進行淨灘活動,再從淨灘所撿拾的物品中,挑揀合適的內容進行創作。但如前次所述,原定4.03當日發生地震災情,沿海地區發布海嘯警報,故當日一早緊急修改規劃並準備材料,先讓學生進行海洋廢棄物永生花創作,一周後才進行淨灘活動。但是因為天候不佳,長年在海岸帶領淨灘活動的老師決定,我們當日改為沿梗枋溪岸進行淨街,並同時可教導一個觀念與事實,海洋與海岸的廢棄物,除了直接在海灘或海上丟棄以外,其實也有不少部分來自於岸上人類活動區域的垃圾,可能因為下雨或積水等,沿著河流最終一樣流向大海,因此孩子們也理解到,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能夠垃圾減量、不隨意棄置垃圾,其實對整體海洋的環境汙染問題,也能有所幫助。

學習者心得:

四忠林○芸:今天雖然很辛苦,但很有收穫,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四忠郭○吟:沒想到有那麼多垃圾被藏在路邊,可能被土蓋住或草叢裏面,我們一應該更愛惜我們的環境。

補充:

因為當日下雨,原本希望讓學生體驗並思考如何減少垃圾與避免製造垃圾等議題,為了避免學生淋濕身體受寒感冒,不得不使用學校寄存的輕便雨衣,而輕便雨衣容易破損,這是本次活動的遺憾。不過活動結束後,在學生脫下雨衣收回之後,除了整個破匴丟棄進垃圾桶的雨衣之外,剩下的多數雨衣,終於想到重新利用的好去處,便是將頭部與袖口等部位綁緊,用來當成學校廁所之垃圾袋,重新利用後再丟棄,剛好可以減少垃圾袋之浪費,算是本次活動使用塑膠雨衣的彌補之舉。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延續之前的淨灘活動,因天候狀況轉而變成淨街活動,其實都是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自看看平常我們接觸的生活周遭,有多少的垃圾?而這些垃圾都是大家製造出來的。在淨街結束,除了整理相關的垃圾分類分析資料之外,建議老師可以帶著學生深入的探討,該怎麼樣從源頭就要根除塑膠垃圾?學生在日常生活東又可以怎麼做?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11-29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