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變變變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學習服務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羅志圳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3.1~112.5.31
- 參與人數:20
目標:
1.學習栽種蔬菜,如何防治病蟲害。
2.學習製作饅頭,了解微生物的存在。
3.學習栽種水耕蔬菜,了解魚菜共生的原理。
4.透過魚菜共生裝置,認識虹吸原理,水的移動由高水位到低水位。
5.學習製作堆肥,解決廚餘的問題。
進行方式:
1.在自然課經由老師指導,教導學生如何酵母粉,製作饅頭。
2.將一部分的廚餘,埋入土中,製作堆肥,並每日澆水,讓它發酵成肥料。
3.製作水耕蔬菜區,讓學生學會栽種水耕蔬菜,並了解肥料來源是來自魚的糞便。
4.透過魚菜共生裝置,了解水的移動是如何進行,並配合自然課的課程。
5.透過陸耕的小白菜種植,了解病蟲害的發生,並自己製作驅蟲劑,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這些自製的驅蟲劑如:辣椒水、另咖啡渣水、洗衣粉水...等等。
成果描述:
1.學生在吃營養午餐時,了解食物得來不易,而且儘量把午餐吃光,養成節約食物的目的,避免浪費。
2.在魚菜共生裝置中,可以種水耕的蔬菜,也可以養魚,蠻有成就感的。
3.在製作饅頭的過程中,要有好吃的饅頭,需不斷的揉麵糰,產生Q度,了解當一位廚師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4.爛掉的水果或廚餘都可以拿來製作堆肥,讓學生知道製作肥料蠻簡單的。
實施心得:
1.看著種菜和養魚,學生產生興趣,自然而然,在學習上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製作饅頭時,饅頭之所以發酵變大,是因為酵母粉的關係,產生了二氧化碳,相信做完饅頭,都會蠻有成就感的。
3.想要吃得健康,就要減少農藥,學生製作DIY驅蟲劑,就是要減少農藥的使用,讓大家吃得健康。
學習者心得:
1.學習如何種菜,並收成,蠻有成就感的。
2.不管水耕或陸耕,都是很好的種植方式,學生蠻有興趣的。
3.魚菜共生裝置有養魚的部分,學習如何養魚也蠻有趣的,如:打氣、餵飼料、過濾水質。
4.透過種菜,了解農夫的辛苦,知道食物得來不易,養成珍惜食物的觀念。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