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02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2
2
2
3

走讀三貂嶺

發表日期:2024-08-02
發表人:柑仔瀨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39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鼓勵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策劃/執行人:高雅婷、鄭益堯
  • 動機: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8.01
  • 參與人數:40

目標:

1.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了解低碳旅遊的重要性,也實現的減碳的目標。
2.藉由踏查了解三貂嶺及步道的地理、生態及人文,讓孩子瞭認識家鄉。
3.藉由導覽解說了解三貂嶺的交通變化及歷史,並透過提問,檢視學習成效。
4.觀察三貂嶺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而愛惜社區的環境、自然資源。

進行方式:

一、將參加夏日樂活之3-6年級學混齡分成三組,分別為地理、生態跟人文去印行三貂嶺的踏查,讓不同年齡的孩子藉由分工合作,彼此互相學習,認識家鄉鄰近的社區。
二、邀請已廢校之本校碩仁分班校友,導覽介紹碩仁分校文史、自然生態。。
三、藉由導覽介紹讓孩子可以藉傾聽更了解當地車站跟當地人文的關係。
四、用戶外教學的方式,搭配老師解說跟訪問專家,來體驗、觀察當地的生態資源,,並去觀察及認識當地的植物。

成果描述:

一、小孩在走讀過程中的導覽介紹及觀察提問,能了解當地到早期人多,以及當地的自然資源--煤礦,孕育出載貨物的交通工具,所以早期三貂嶺車站並非用來載人,而火車這個機通工具是載貨的重要工具。
二、在戶外踏查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到許多喜歡陰暗、多濕的蕨類,並鼓勵孩子仔細觀察蕨類的背部是否有孢子,也讓孩子去間接觀察到當地的其他植物生態。
三、藉由分班的研究及產業的變化,引發孩子去思考人口外移及礦業沒落的原因。
四、瑞芳區早期也是煤礦、金礦維生,所以孩子可以藉由三貂嶺步道的地理關係去討論地區之間自然資源跟人口的相關性。

實施心得:

一、戶外教育是最真實的跨領域素養學習。
二、孩子藉由戶外走讀看所學習與踏查,能提高學習動機,並更了解自己的周遭社區,是很不錯的學習方式。
三、實際走讀學習,一來可保有孩子的好奇心;二來孩子在混齡分組的合作下,可發揮不同年級的知識統整能力,每個人都個發揮所長,也發現孩子在體驗過程中,比較不會輕易想要先查電腦,而是在體驗過程,也發現走入大自然中踏查的美好,進而發現找資料的方法其實可以很多元。
四、孩子從觀察自然生態觀察,也子可以從中去看到生命之間的共存,不論無生命或有生命,進而培養與大自然共存愛護資源的態度。

學習者心得:

一、我阿公說:早期在三貂嶺站的火車功能是載貨用,可以知道隨著時代跟需求的不同,交通工具也有不同的演變。
二、走讀過程中老師經常提醒我們,我去思考為什麼這類看到的植物的外觀構造,並透過形狀想像方式,記起來,我覺得效果很不錯。
三、貂嶺隧道及三瓜子隧道自行車道串聯雙溪牡丹和瑞芳三貂嶺兩地觀光路線。
四、在這一整天的活動裡,我們有走到馬路、泥土路、花崗岩,我覺得很好玩很有趣,因為我們看到箇中自然景觀,也聽到很多關於這條古道的歷史人文。
五、以前的人真辛苦,幸好我生活在現代,有火車可以搭,今天真開心,也有很多的收穫。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帶領小朋友走出學校,藉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同步實踐低碳目標,戶外踏查社區三貂嶺及步道生態,進而愛惜社區的環境、自然資源,謝謝老師的安排規劃。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8-06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